醰醰诸老惬瞻依,父齿随行亦未稀。
各有清名闻海内,春来各自典朝衣。
注释与赏析:
醰醰诸老惬瞻依:醰醰,这里指京城。诸老,指在京城中的许多官员。惬,安适。瞻依,指仰慕、景仰。
父齿随行亦未稀:父亲年高,也跟从左右。齿,指年龄。随行,跟随皇上出行。亦,表推测,可能的意思。
各有清名闻海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清廉名声传扬到全国各地。清名,指清廉的名声。闻,使……闻名。海内,指全国。
春来各自典朝衣:春天来了,他们又可以穿着朝服上朝了。典,掌管。朝衣,指朝服。
醰醰诸老惬瞻依,父齿随行亦未稀。
各有清名闻海内,春来各自典朝衣。
注释与赏析:
醰醰诸老惬瞻依:醰醰,这里指京城。诸老,指在京城中的许多官员。惬,安适。瞻依,指仰慕、景仰。
父齿随行亦未稀:父亲年高,也跟从左右。齿,指年龄。随行,跟随皇上出行。亦,表推测,可能的意思。
各有清名闻海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清廉名声传扬到全国各地。清名,指清廉的名声。闻,使……闻名。海内,指全国。
春来各自典朝衣:春天来了,他们又可以穿着朝服上朝了。典,掌管。朝衣,指朝服。
【注释】 汉凤纽白玉印一枚:这是一枚汉代的玉印。緁伃妾赵:即赵緁,字妤嬃,汉武帝时人。既为之说载文集中矣喜极赋诗为寰中倡:这是一首咏玉的诗。寰中倡:指这首诗在社会上广为传诵。丙戌上春也:指元和六年(811年)春天。 【赏析】 此诗是诗人因得到一枚汉玉印而作的咏物诗。全篇用典不多,但句句都与玉印相扣合,把玉印写得活灵活现。首联“入手消魂极,源流且莫宣”二句,写玉印的来历、特点及其给人带来的感受
绝塞今无事,中原况有人。 升平闲将略,明哲保孤身。 莫以同朝忌,惭非贵戚伦。 九重方破格,肺腑待奇臣。 赏析: 龚自珍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关怀以及对有才能的人的期待。诗中“绝塞今无事,中原况有人”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安定与人才辈出的希望,“升平闲将略,明哲保孤身”则赞美了在和平时期能展示战略智慧的将领,“莫以同朝忌,惭非贵戚伦”指出不应因同为朝廷官员而有嫉妒之心,“九重方破格
乙酉除夕梦返故庐见先母及潘氏姑母门内沧桑事,三人隐痛深。 凄迷生我处,宛转梦中寻。 窗外双梅树,床头一素琴。 醒犹闻絮语,难谢九原心。 译文: 乙酉年除夕之夜,我在梦中回到了故乡庐舍,见到了已故的母亲和潘家姑母。家中经历的种种变迁和痛苦深深烙印在我心中。醒来时,仍能听到如同细语般的絮叨,难以忘却她们的音容笑貌。 注释: - 乙酉:古代干支纪年法中的“乙”年,这里指代一个特定的年份。 -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张献翼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是逐句释义与赏析: 1. 烬馀破簏中获书数十册皆慈泽也书其尾 (丙戌) 译文:在灰烬之中找到破烂的箱子,里面有几十本书,都是慈溪公留下的,我将其记录下来。 注释:烬馀,指火后剩下的灰烬。簏(lù),古代用竹筒或木匣子装书,称为簏。书,指书籍。慈泽,慈溪公的恩泽。“书其尾”意思是将书中的记录写下来。 2. 欲溯百忧始,残书乱一堆。 (丙戌) 译文
【释义】: 刘三今义士,愧杀读书人。风雪衔杯罢,关山拭剑行。英年须阅历,侠骨岂沈沦。亦有恩仇托,期君共一身。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送别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诗中运用了比喻、夸张等手法,形象地描绘了友人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赞美之情。 首句“刘三今义士”,直接点名刘三的身份,他是当代的义士,一位有正义感的人。次句“愧杀读书人”,表达了送别者对友人的敬佩之情
【注释】乙酉:指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汉凤纽白玉印一枚。緁:古代的姓。伃妾:皇后的小妾。赵既:字不详,可能是作者的友人。载文集中矣:见《文苑英华》卷九百四十四。 喜极赋诗为寰中倡:高兴极了,写诗作乐,以歌颂四海之内的和谐统一。寰中:四海之内。倡:歌颂、赞美。 丙戌:指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上春:春天之初。 夏后苕华刻,周王重璧台。 夏后:指夏朝君主大禹。苕华:山名,在今陕西宝鸡市西南
【诗句释义】 寥落文人命,中年万恨并。天教弥缺陷,喜欲冠平生。掌上飞仙堕,怀中夜月明。自夸奇福至,端不换公卿。 【译文】 我一个孤高才情的人,在壮年时期遭遇许多的遗憾。上天让我天生就有些缺陷,但我却因此感到无比的喜悦。仿佛有仙人将我掌中的玉坠从空中抛下。又仿佛抱着明月,心中充满了喜悦。我常常自夸自己是多么幸运,因为我得到的福气是常人无法比拟的,我甚至不羡慕公卿之位。 【赏析】
``` 菩萨坟(丁亥) 诗句: - 菩萨葬龙沙,魂归玉帝家。 - 注释: “龙沙”指代沙漠,这里用来形容墓地的辽阔和荒凉。“魂归玉帝家”意味着死者的灵魂归于天界,玉帝为其安排了家。 - 译文: 菩萨被葬在广阔的沙漠中,她的魂魄回到天界家中。 - 赏析: 此句通过对比表达了对逝者的尊重与怀念,同时暗示了其高洁的品格和纯洁的灵魂。 - 馀春照天地,私谥亦高华。 - 注释:
诗句:青琐门边雪,还疑海上看。 译文: 在朝堂的门前,我看到了飘落的雪花。这让我想起了海中的景致,仿佛置身其间。那万树繁花,鹤立鸡群般的官舍,使我思绪飞扬。然而,我却无法用彩翰书写这些美景。 赏析: 这首诗是龚自珍的作品,出自于《龚自珍卷(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诗中,诗人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清早朝堂之景,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抒发了内心的感慨与思考。首先,“青琐门边雪”一句
【注释】: 投李观察(丙戌):指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李世同等人在桐城组织乡试,作者应举中了进士,故称“观察”。 吏治缘经术,千秋几合并:意即官吏的治理应该遵循儒家经典之教。“吏治”指官吏的治理;“经术”指儒家经典学说;“千秋”指久远的岁月;“合并”指长久地合为一体。 清时数人望,依旧在桐城:意即在清廉的时代里,有许多贤能之人,其中就包括作者自己。“清时”指清正廉洁的时代;“数”意为多、众多
【注释】 己亥: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至五十三年。杂诗:即《己亥杂诗》。其一百六十五:此诗是其中之一。 我言送客非佛事,师言不送非佛智。 我:指作者自己。 师:指僧人。 我言、师言:这里指两种不同的观点。 非佛事、非佛智:不是佛教的仪式和智慧。 双照送是不送是,金光大地乔松寺。 照:照耀。 双照:比喻互相理解。 送:指送别客人。 非:不是。 金光大地乔松寺:金光普照大地上的一座古老的松树寺院
注释: 震旦:古代对中国的称呼,即中国。 震旦狂禅:指佛教在中国大行其道,影响深远。 沸不支:形容佛教的狂热程度。 一灯慧命:比喻佛教的智慧之光。 续如丝:形容佛教的影响如同细丝般延续不断。 灵山:佛教中的圣地,位于印度。 宗风歇:指佛教的影响力减弱。 已过庞家日眚时:庞家指的是唐朝宰相庞籍,日眚指的是日食,这里比喻佛教的影响力逐渐消失。 赏析:
【注释】 己亥:清代康熙皇帝的年号。杂诗:即七律,一种古体诗歌体裁。其一百六十七:指这首诗。 【赏析】 此诗作于诗人晚年流落江宁时。诗人回忆早年在真州(今江苏仪征)与友人订约,要写古文,不料后来“飞龙堕地”了。这里用飞龙比喻自己,暗喻自己曾想建功立业,一展宏图,但终究事与愿违。接着又感叹“家法”之不同,原来“经生”之家法是与俗世不同的;至于拓本,因为年代久远,也难免模糊不清。 从诗的内容来看
注释: 与吾同祖砚北者,仁愿如兄壮岁亡。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与我有共同祖先的人,就是仁愿(李仁愿),他像兄长一样英年早逝。 从此与谁谈古处?马婆巷外立斜阳。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从此以后,我还能和谁谈论古时候的事情呢?只能在马婆巷外的斜阳下独自感慨。 赏析: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之一。诗中表达了作者对故人的怀念之情,以及对历史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感慨。 “与吾同祖砚北者,仁愿如兄壮岁亡
振绮堂中万轴书,乾嘉九野有谁如? 季方玉粹元方死,握手城东问蠹鱼。 注释: - 振绮堂:这里可能是诗人自喻,表示自己拥有丰富的知识和学问。 - 乾嘉:指的是清代乾隆和嘉庆年间,这个时期被认为国力强盛,社会安定。 - 九野:泛指天下,形容疆域广大。 - 季方玉粹元方死:季方、玉粹、元方都是人名,可能在这里表示这些人才华横溢,但命运多舛。 - 握手城东问蠹鱼:城东是杭州的一个地名
【注释】 如何:怎样。法:佛经中的概念,这里指佛法。假(jiǎ):虚假,不真实。空(kōng):佛教用语。指一切事物本无固定自性,即本来空寂。法、空都是佛教的基本概念。入(rù):进入。佛刹(shà),佛教语,指寺庙、佛寺。 【赏析】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的一首五言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法的理解和看法。 第一句“如何从假入空法”,意思是说,我们如何才能从虚假的世界进入到空寂的世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