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自珍
【注释】 闽学:福建地区学术流派。陈文贞:指陈元赟,字文贞,泉州人,明末清初学者、思想家和文学家,与郑成功等抗清有功。 【赏析】 此诗为诗人晚年所作,表达了对闽学和晋江陈户部的怀念之情。诗人以己亥年(1699)作一序,自述其杂感之由来。“文字醰醰多古情”句中“醰醰”即“醇厚”。此四句写闽学源远流长,有深厚的历史渊源。“新识晋江陈户部”,诗人称许陈文贞学问渊博。“谈经颇似李文贞”
车中三观夕惕若,七岁灵文电熠若。 注释:在车上学习时,我如饥似渴,夜以继日地钻研学问,就像太阳下山后还感到疲倦一样。 译文:我在车上勤奋学习,如同饥者思食、劳者盼息。 忏摩重起耳提若,三普贯珠累累若。 注释:当我遇到困难时,老师耐心教导,像耳提面命那样谆谆告诫,使我恍然大悟;我的学业上的成就,如同珍珠串联起来一样,一个接着一个。 译文:每当我遇到困难时,老师会耐心地教导我,使我恍然大悟
【注释】 己亥:清代纪年,乾隆六十年(1795) 。杂诗:即七律组诗,共六十八首。三十六:指其中之三十三首。媕雅:指文辞典雅。数论:反复推敲。心:指作者的思想感情。文字:指诗文的辞句。缘:因缘,原因。同骨肉深:像骨肉一样密切。樽前:泛指酒宴上。别有:另有。挥涕语:流着泪说的话语。英雄迟暮:指英雄老迈无用,比喻怀才不遇的人或年事已高的人。感黄金:指怀才不遇而感到愤慨。 【赏析】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内容、表达技巧及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从诗歌的标题、注释、题目、每句话中的关键字、作者情感等几个方面来分析判断。 “北方学者君第一”,这一句是说北方学者是第一流的人物,这里用“第一”二字强调北方学者的学问水平之高,表现了诗人对北方学者的高度赞誉和倾慕之情。 第二句“江左所闻君毕闻”,这一句的意思是说南方的学者已经听到了你讲的大道理
【注释】丱角:指初入学时,头发向上束成小角形。 丈人:对别人的尊称。 摩我道崭然:指点着我道路平坦、高峻。崭然,高大的样子。 魏晋:魏晋时期(220年-316年),指中国历史上魏朝和晋朝。 纷纭:纷乱。 黄农:黄帝。 浩渺:广大无边。 赏析:此诗是作者在回忆自己小时候进入学堂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经历的感慨与思考。首句“丱角春明入塾年”,描绘了作者小时候入学的情景,丱角指的是初入学时
【注释】己亥:清高宗弘历(乾隆)在位时,以“己亥”纪年。猛龙:喻指诗人自己。入海初:比喻刚进入官场。婆娑:形容姿态优美。曾否:有没有。仓祛:指书箱,用来储存图书、字画等。七体书:指古代的楷、行、草、隶、篆五种字体的书稿。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自述自己的一生经历。首句说自己当年入朝做官,像一条大龙,威武雄壮地进入朝廷;第二句回忆自己曾经当过书吏,把书箱里的书籍整理得井然有序
注释:我年轻时就仰慕孔子颜回、曾参管仲、乐毅,但胸中志向宏伟如海岳,梦中飞翔于九天之上。近来不信长安城狭窄,城中曲巷深藏此布衣之士。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首句写诗人早年就有远大的志向和抱负,他向往的是一个理想的社会。次句则表明诗人的理想并未实现,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而是继续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仰。第三句写诗人对现实的认识有了新的变化,他不再相信长安城的狭窄
注释:何郎的才情和文采,本就与兄长相同。但他并不依靠文家的门第而成为文家的兄弟。 嗜好相同而命运却各异,大郎更加珍贵,二郎则清高纯洁。 赏析:这首诗通过比较“两何郎”,赞美了大郎、二郎之才。诗人指出何逊的诗作虽多,但不如二何(即何逊之子何思澄)之作。因为二人都出身贫寒,同受恩遇,所以志趣相投;又因为二人都是“少有才名”,故“嗜好相同”。然而“星命异”:大郎何逊贵达,为中书临川王正参军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鉴赏。首先读懂全诗,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作答即可。“子云”指王献之,字子云;“识字似相如”,用司马相如的才情来比喻儿子王献之的书法;“记得前年隔巷居”;“忙杀奚童传拓本”,意思是说儿子在临街的小巷居住的时候,经常有书法家前来求字;“一行翠墨一封书”,意思是说他写的信是黑色的,行间密密麻麻,就像绿色的竹子一样。最后一句“忙杀奚童传拓本”,“奚童”,指仆人
三十年华四牡騑,每谈宦辙壮怀飞。 释义:三十年的光阴,就像四匹马驾车奔驰,谈论起仕途的艰辛,心中充满豪情壮志。 樽前第一倾心听,兕甲楼船海外归。 注释:在酒席上,我第一个举起酒杯畅饮,因为听说有艘装有犀牛甲胄、楼船装饰的海船,将载着海外归来的将士们平安归来。赏析:这首诗以时间为线索,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壮志难酬的感受。首句“三十年华四牡騑”描绘了诗人三十而立,事业未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