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
热日更甚。得书,知足下不堪之,同此无赖。早且乘凉,行欲往,迟散也。 注释翻译: 热日更加厉害。得到书信,知道您受不了了,我们和这个无赖一样。早上要乘凉,我准备去走一趟,稍迟一点就散了。 赏析: 王羲之(303-361)东晋书法家,字伯隆,号逸少。祖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会稽(今浙江绍兴)。历任秘书令、宁远将军、扬州刺史,官至黄门侍郎、吏部尚书等职。其子王献之,王珣等亦皆以书法著名
【注释】: 羲之:王羲之的字。 七月一日:指七月初一。 白:书信的开头,表示问候或致意。 忽然:即突然、出乎意料地。 秋月:即初秋的月亮。 但有感叹:只是感到有些遗憾。 信反:回信。 得去月七日书:收到朋友七月初七的信。 知足下故羸疾问:知道你因为身体虚弱而发愁。 足下:对人的敬称,相当于“你”。 故羸疾问:是因为你的身体虚弱而有病在身。 触暑远涉:冒着暑气长途跋涉。
释义:在三月十三日羲之写了这封信,表达自己对朋友的哀悼之情。 译文:在三月十三日我写了一封信,表达了我对您深切的哀思和哀悼之情。 注释:羲之:王羲之,东晋书法家,人称“书圣”。顿首:古代书信开头或结尾时用的一种礼节动作,表示敬意。近反亦至:指近来、最近也来了。悼念:悲痛哀悼。足下:旧时对人的尊称,相当于现在的“阁下”。哀悼:因失去亲人、朋友等而感到悲痛。力遣:尽力派遣(使者)。知问:问候,关心
【注释】 廿日羲之:指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羲之,字逸少。顿首:叩头。 节日感叹,深念君,增伤:指对友人的深情关怀。 灾雨,君可也:指天降灾异之雨。灾雨,指灾害之天气。君可也,指你能否承受灾难呢? 【赏析】 这是一首赠友诗,以“节日”为题,意在表达自己与友人共度佳节的欢乐心情和相互思念之情。诗中运用了比喻、设问等修辞手法,生动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关切之情
注释: 适都十五日问,清和为慰。 这五天来,我都在询问关于你的事情,希望你一切都好。 复得南后问不? 我又收到了南方的问候,不知道你的情况如何? 想二庾速至之始兴,奴长就,令人邑邑。 我想你们两位很快就能到达始兴,但是奴仆长就却让人感到忧心忡忡。 想无所至耳。还具示问。 我想你们可能已经到了哪里,但还没有回来告诉我
解析《鲤鱼帖》 王羲之行书艺术赏析 1. 诗词原文与解读 - “羲之白”:王羲之的谦称,表示其谦虚的态度。 - “送此鲤鱼征与敬耶”:表达对友人或上级的敬意和祝福,用鲤鱼作为礼物。 - “不在不乃邑邑不”:询问是否收到礼物,表达关心之情。 - 注释:“征”意为赠予、赠送,“敬”指尊敬、敬重。整句意在询问对方是否已接收到这份心意。 2. 书法风格与特点 - 行书:王羲之的行书是行云流水般的自然书写
日月如驰帖 日月运行如同快马奔驰, 嫂弃背再周:嫂子抛弃我背井离乡。 去月穆松大祥:上个月穆松去世了。 奉瞻廓然:我恭敬地瞻仰他。 永惟悲摧:永远感到悲痛欲绝。 情如切割:心情就像被切断一样痛苦。 汝亦增慕:你也增加了思念。 省疏酸感:省察自己的悲伤和感慨。 注释:这首诗是作者对亡妻穆松的祭文,表达了他对亡妻的深深怀念和悲痛之情
这首诗是王羲之写给朋友的信。信中表达了他收到好友书帖的欣喜之情,并描述了他收到书帖时的心境和感受。 适得书帖 :收到朋友的书帖 适得 : 正好得到 知足下问 :您想知道什么 吾欲中冷 :我想感到有些凉意 甚愦愦 :非常糊涂、困惑 向宅上静 : 在安静的地方 佳眠 : 美好的睡眠 都不知足下来门 : 都不愿意从门出去 甚无意 : 没有兴致 恨不暂面 : 很想见一见你 王羲之 :
【注解】 面:见“二谢帖”注释。 诼(zhuó):诽谤、诋毁。 羲之:指王羲之,东晋书法家。女儿名献媚,字子猷。 邰儿:即谢瞻的字。 前患者善:意思是说从前那些不好的,现在已都变好了。 所送议当试:指谢瞻所送的书。 左剧:左边有病。 【赏析】 此为谢朓《拟二谢帖》之一首。诗中以“二谢”自比,对友人的来信表示谢意,并希望朋友能改过自新,同时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关心与思念之情。全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
增慨。知足下疾患,小佳。当惠像想,示能果。迟此善散非直,思想而已也。 译文:我增加了感慨之情。您患有疾病,身体欠佳。但您仍能像往常一样,保持乐观的态度。虽然您身体不适,但您仍然保持着对生活的信心和希望。 注释: - 增慨:增加感慨之情。 - 知足下疾患:知道您身体有病痛。 - 小佳:身体欠佳,病情轻微。 - 当惠像想:您能想到如何应对这种情况。 - 示能果:表现出您的能力和决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