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应物
注释: - 休沐去人远,高斋出林杪。 - “休沐”是指官员可以休假的日子。“高斋”是指高处的书房。 - 晴山多碧峰,颢气疑秋晓。 - “晴山”是指晴朗的山。“碧峰”是指绿色的山峰。“颢气”是指清朗的气候。“疑秋晓”是指仿佛是秋天的早晨。 - 端居喜良友,枉使千里路。 - “端居”是指安坐或闲居。“良友”是指好朋友。“枉使”是指白白地浪费了路程。 - 缄书当夏时,开缄时已度。 -
【注释】 1、 酬李儋(dān):诗人赠给友人的诗作,用以答谢他的问候。李儋,生平不详。 2、 开门临广陌:打开门迎接广阔的大道。 3、 旭旦车驾喧:清晨时分,车辆络绎不绝,车声隆隆。 4、 不见同心友:指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 5、 徘徊忧且烦:因没有朋友而感到忧愁和烦躁不安。 6、 都城二十里,居在艮与坤:京城离住所还有二十里,住在地支的艮卦和坤卦之中。 7、 人生所各务:人生各有不同的追求。
【释义】 铅钝的玉器谢绝贞洁,时秀的才学被人们称赞。岂如白玉仙,正与紫霞升。清诗舞艳雪,孤抱莹玄冰。一枝非所贵,怀书思武陵。 【注释】 1. 答徐秀才:作答。 2. 铅钝谢贞器:指铅制的玉器(古代用来装贵重物品的玉器)因表面粗糙而失去光泽。 3. 时秀猥见称:指时秀的才华被人们称赞。 4. 岂如白玉仙:比喻自己不如一个仙女。 5. 方与紫霞升:与紫霞一同升起。 6. 清诗舞艳雪
【赏析】: 这首诗是送别雷监赴阙庭时作的诗。诗中表达了对朋友远行的关切之情。 首联:“才大无不备,出入为时须。”意思是才高的人,没有什么不准备的,出出入入都是当务之急,不可耽搁。“才大”指才能很高,“无不备”是说准备得很充分。“出入”指进出朝廷。“为时须”是说为了应时而必须如此。“才大”、“出入”、“为时”“须”,四字都强调了人才的高、用得早、用得急。 颔联:“雄藩精理行,秘府擢文儒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鉴赏。解答此类题目,要明确题干要求,如本题题干中“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赏析”,考生需要结合注释及诗句内容,分析作者情感及手法等。本题属于全诗理解,难度适中,注意答题时要结合注释及诗句内容进行分析,注意语言表达的流畅性。 (1) 自尚书郎出为滁州刺史——出自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注释: 1. 声华满京洛,藻翰发阳春。声华满京洛,指的是名声和才华在京城洛阳传扬开来;藻翰发阳春,指的是文采斐然,如同春天的阳光一样明媚。 2. 未遂鹓鸿举,尚为江海宾。未遂鹓鸿举,指的是未能实现飞黄腾达的梦想;尚为江海宾,指的是仍然像江河中的水鸟一样生活无忧无虑。 3. 吴中高宴罢,西上一游秦。吴中高宴罢,指的是在吴(今苏州)的一场盛大宴会结束之后;西上一游秦,指的是向西方的秦国进发。 4.
酬韩质舟行阻冻:回应韩质的书信,表达自己对书信内容的理解和感慨。 晨坐枉嘉藻,持此慰寝兴。中获辛苦奏,长河结阴冰。皓曜群玉发,凄清孤景凝。至柔反成坚,造化安可恒。方舟未得行,凿饮空兢兢。寒苦弥时节,待泮岂所能。何必涉广川,荒衢且升腾。殷勤宣中意,庶用达吾朋。 译文: 清晨我收到了你寄来的书信,拿着这封信来安慰我因为寒冷而难以入睡的心情。信中提到了我辛苦的劳作,长河上的冰层已经结成了
注释: 李博士弟以余罢官居同德精舍共有伊陆名山之期久而未去枉诗见问中云宋生昔登览未云那能顾蓬荜直寄鄙怀聊以为答 初夏,我放下众人的杂务,在双林寺与禅客对坐。 枉兹芳兰藻,促我幽人策。 我被这美好的兰花所感染,于是拿起笔来写作。 冥搜企前哲,逸句陈往迹。 我苦苦地追寻先贤,写下了这些逸出常轨的句子。 仿佛陆浑南,迢递千峰碧。 我想象着陆浑的南面,那里有绵延不断的群山,一片碧绿。 从来迟高驾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苍山何郁盘,飞阁凌上清。 苍山高耸,云雾缭绕,宛如一个盘踞的巨人。飞阁直插云霄,仿佛凌空而上,直达仙境。 先帝昔好道,下元朝百灵。 昔日帝王崇尚道教,降下神仙来侍奉。 白云已萧条,麋鹿但纵横。 白云已经消散,只剩下麋鹿在森林中自由奔跑。 泉水今尚暖,旧林亦青青。 虽然泉水不再清凉,但古老的森林依然生机勃勃。 我念绮襦岁,扈从当太平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岁交冰未泮,地卑海气昏。 子有京师游,始发吴阊门。 新黄含远林,微绿生陈根。 诗人感时节,行道当忧烦。 古来濩落者,俱不事田园。 文如金石韵,岂乏知音言。 方辞郡斋榻,为酌离亭樽。 无为倦羁旅,一去高飞翻。 赏析: 首四句: “岁交冰未泮,地卑海气昏。” 描述了时间的流转和环境的变迁。"岁交"指的是年交替之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