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楼令
【注释】 南楼令:词牌名。又名《玉楼春》《南楼感秋》《秋夜月》。双调,五十八字,上片五句,下片四句。前片第一、二句韵脚为“阳”“囊”,第三、四句为“力”“床”。 重阳:指农历九月九日的重阳节。 挼挲:揉搓。 残镫:残灯。 沈绵:蚕蛾的一种。 【赏析】 此词是作者在重阳佳节时所作。 上片写重阳佳节,风雨凄切,自己孤灯独坐,彻夜无寐,但有菊枕萸囊相伴。“多谢残镫无气力”一句,既写出了孤独凄凉之感
霜杵三更,思念亲人,梦中未能成眠。当年征战沙场,血泪交融,寻找供给的稻米,滋味甜美但生活艰辛。 听闻雁鸣声声,让我更加痛恨。感叹我远在天涯,遭受风雨雪打。燕雀怎么能理解我的抱负,反而嘲笑我的字迹纵横交错。 这首诗是作者对战争和生活的感慨,通过对霜杵、雁鸣、雨雪等自然景象的描述,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和对自己抱负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战争带来的痛苦和生活的艰辛
南楼令病中对菊 无力理残妆。伤心泪数行。整云鬟、翻累高唐。寸草春晖犹未报,扶瘦影、倍凄惶。 驹隙逝流光。东篱菊又黄。忆沧桑、回首茫茫。十二阑干秋寂寞,还是尔、耐风霜。 注释: 南楼令:词牌名。 无力理残妆。伤心泪数行:形容因病不能梳理妆容,悲伤得流泪。 整云鬟:整理着云状的发髻。 翻累高唐:指梳理着头发,反而更加显老态。 寸草春晖:比喻子女的孝心。春晖是阳光的别称。 扶瘦影:扶着自己消瘦的身影。
南楼令 人影下妆楼。帘声上玉钩。碧梧桐、庭院凉秋。竹外芭蕉三两树,纵不雨、也飕飕。 明月又当头。西风听未休。问词仙、曾几生修。修到玲珑心路活,无一点、古今愁。 注释:人影下妆楼,帘子的声音轻轻飘到了楼上,仿佛在呼唤人。碧梧桐,庭院里的梧桐树叶已经变成了深绿色,象征着秋天的到来。竹外芭蕉三两树,即使不下雨,也能听到风吹过芭蕉的声音。明月又当头,明亮的月光照耀着大地,让人感到宁静。西风听未休
注释: 南楼令:这是一首咏物诗,写的是秋天的景象和读书人的生活。 秋色几丛花:秋天的景色如花一般美丽。 秋灯一幕纱:晚上点上秋灯,灯光如纱幕般柔和。 有庭阶、玉树兰芽:庭院中台阶旁,有玉树般的兰花在春天刚刚发芽。 课到等身书卷熟:学习到了深夜,书卷变得密密麻麻,如同人的躯体一样。 又窗外、月钩斜:窗外的月亮已经偏斜了。 咏絮本名家:女子咏雪的诗才本来就很出众。 瞻云合拜它:仰望天空,合手作揖。
注释: 南楼令:一种词牌名。 福慧证双修:用佛家的语来表示,修行人以福德和智慧为根基,达到证悟双修的境界。 神仙第一流:指修行得道之人在世间的地位。 碧城高、何处琼楼:碧城的高处有琼楼,即仙境。 吹气如兰:形容女子的体香像兰花一样清新雅致。 秀雅、玉温柔:形容女子的容貌既美丽又柔和。 别梦绕苏州:梦中常回苏州。苏州是江南水乡的代表,这里借指家乡或者旧日生活的地方。 云山无尽头
我们逐句分析这首诗: 1. 南楼令临春阁 - “南楼”可能指的是某个具体的建筑或地点,但在此诗中未明确指出。“临春阁”是古代建筑名称,常指皇家园林中的高楼阁台。这里可能是诗人所在的建筑或场景。 2. 朱栋接丹霞。晴虹复道斜 - “朱栋”指红色的屋梁,常用来形容建筑物的色彩艳丽。“接丹霞”形容屋顶或周围环境如红色云霞般美丽。“晴虹复道斜”描绘天空中美丽的彩虹从高楼上斜射下来的景象。 3.
南楼令 叶落见城厢,疏枝恨早霜。喜山林、乍换秋妆。多谢倪郎传画笔,渲绛赭、点苍黄。 桥影恋残阳,沙痕引岸长。锁羁愁、十里清湘。著个诗人孤似雁,云黯淡,水微茫。 注释: 南楼令:词牌名,双调,六十字,上片四句三平韵,下片五句三平韵。 叶落见城厢,疏枝恨早霜:叶子落下来,可以看到城边的景象,树枝稀疏了,怨恨的是早春的寒霜。 喜山林、乍换秋妆:喜欢树林,突然改变了秋天的装束。 多谢倪郎传画笔,渲绛赭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这是一首词,上片描写作者的居室。“霜雪者般严”,形容天气寒冷。“茅斋镇下帘”意思是用茅草做的屋子,一直拉着帘子关着。“剩庭前老树椮椮”意思是院子里有一棵老树,树上结满了柿子。“嵌就玻璃窗最好,留一扇,放银蟾”意思是最好把玻璃窗装起来,只留下一扇窗户,让月亮从窗户照进来。“炉火有人添”
南楼令:词牌名。 疏雨过轻尘,圆沙结翠茵,惹红襟乳燕来频。乍暖乍寒花事了,留不住,塞垣春。归梦苦难真,别离情更亲,恨天涯芳信无因。欲话去年今日事,能几个,去年人? 注释: 疏雨:稀疏的春雨,轻尘:细尘。圆沙:圆滑的沙子。结翠茵:绿草如茵。惹红襟乳燕来频:招来了燕子,燕儿在红色的衣襟上筑巢。乍暖乍寒:天气忽冷忽热。花事:花卉的事。留下不住:指春天即将结束。塞垣春:边塞春天。 归梦:回到故乡时做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