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淑真
三月三日 林花落尽草初齐,客里萧条思欲迷。 又是春光去时节,满城飞絮乱莺啼。 译文: 三月三日,林中的花朵已经落尽,小草也开始长齐,而我却客居在异乡,感到十分萧条,思念之情难以排解。又到了春天离去的时候,满城的杨柳絮飘飞,鸟儿的叫声也显得杂乱无章。 注释: 三月三日:指农历三月初五这一天。 林花落尽草初齐:林中鲜花凋谢后,小草也开始生长。 客里萧条:客居他乡,心情萧条、烦闷。 思欲迷
诗句释义与分析: 1. 岁节将残恼闷怀 - 关键词:“岁节”、“恼闷” - 注释:“岁节”指的是一年之中的传统节日或重要时刻。“恼闷”表达了诗人因节日即将结束而产生的不悦和郁闷之情。 - 译文:岁月将尽,节日临近时,我心中充满烦恼和不快。 2. 庭闱献寿阻传杯 - 关键词:“庭闱”、“献寿”、“阻传杯” - 注释:“庭闱”通常指代家庭内部或者家族的聚会场合。“献寿”是向长辈敬酒祝福的习俗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句内容及赏析的能力。解答此题,需结合具体诗文内容分析,要仔细阅读诗作,抓住关键词句进行分析判断,并指出诗句在语言和表达上的特点。“清明”指清明节,“少湖庄”指少湖的庄园。清明时节正是花红柳绿的时候,诗人却游少湖,可见他心情之不乐。 【答案】 译文:清明时节正繁华,今日林梢落尽花。人散酒阑春已去,一泓初涨满池蛙。 注释:少湖:古地名,即今浙江杭州西湖一带。庄,庄园。 赏析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求考生对诗歌的字音和字形有敏锐的洞察力,这是基础。然后要对诗歌进行深入的理解,包括对诗歌的主题、情感、思想倾向以及手法等都要有所掌握。最后要能结合诗句中的关键词来分析诗人的情感态度,理解诗人表达的思想情感。本题中,“目断亲闱瞻不到”一句是关键所在,其中“目”、“阙”是关键词,“亲闱”即指自己的父母。“目断”,指眼望远方,看不到的意思
诗句:扁舟欲发意何如,回望乡关万里馀。 译文:我正准备乘船远行,心情如何呢?当我回头望去,家乡的山山水水已经绵延万里。 赏析: 1. 诗意表达:诗中的“扁舟欲发意何如”描绘了诗人即将启航的心情及其复杂情感;而“回望乡关万里馀”则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深深的依恋和不舍。这两句通过简练的语言传达了一种离别前的迷茫与期待。 2. 象征意义:这里的“扁舟”象征着诗人即将离开的生活状态或心境
《刘向二首》是唐代诗人元稹的组诗作品,此诗共由两首组成。下面将逐句对这首诗进行解析: 1. 洽闻博识似君难: - “洽闻博识”指的是广泛的知识和渊博的学识。 - “似君难”表达了作者对拥有如此学识的人的敬佩和难以企及的感觉。 2. 况复腾凌宗室间: - “腾凌”意味着超越和上升。 - “宗室间”指的是皇族或皇室家族之间。 -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能够在皇族或皇室家族中超越并取得成功的人的赞赏
诗句释义与译文: 王氏滔天擅国权,可堪恭显厕其间。 屡形天谴君非悟,徒使宗臣每犯颜。 注释解析: 1. 王氏滔天擅国权:形容王氏势力极大,几乎控制了国家的一切权力。 2. 可堪恭显厕其间:表示在如此强大的权势面前,自己显得十分卑微和无奈,只能默默忍受。 3. 屡形天谴君非悟:多次遭受天的惩罚,但君王并未有所觉悟或改变。 4. 徒使宗臣每犯颜:只让忠臣们每次在面对君王时都不得不露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及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扁舟今又度潇湘”的意思是:今天又乘坐小船渡过潇水和湘江。“颦眉独坐水窗下,泪滴罗衣暗断肠。”的意思是:独自坐在水窗下,眉头紧锁,泪水滴落,湿透罗衣,心中悲苦如断了肠。 【答案】 译文: 岁暮天涯客异乡,扁舟今又渡潇湘。 颦眉独坐水窗下,泪滴罗衣暗断肠。 赏析
卧龙 角莹纤琼鳞粲金,拥珠闲卧紫渊深。 时来天地云雷举,起作人间救旱霖。 【注释】 卧龙:指诸葛亮。 颖:同“晶莹”。 珠:比喻珍珠,喻指鱼鳞。 紫渊:即深谷,此处形容深水。 时来:时机到来。 【赏析】 《卧龙吟》是唐代诗人罗隐所作,此诗描写了诸葛亮(卧龙)的一生,表现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诚精神,同时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感情。全诗语言简练,意境高远,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
注释:我因病体虚弱,看花就像在梦中。花一茬又一茬地开落,如同飞鸟一般。早上起床时不忍心倚靠在花树旁,怕树枝上的花朵被摇落。 赏析:诗人以“病眼”、“花”为意象,表达了自己的孤独和寂寞。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留恋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