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先
醉笑相逢能几度,这句诗意指在欢乐的聚会中,人们的笑容与笑声交织在一起,仿佛是无数次的重逢。表达了诗人在欢聚时对这种短暂而美好的时光的珍惜。为报江头春且住,主人今日是行人,红袖舞清歌女;这里的“为报江头春且住”意味着诗人为了留住春天,不让其离去,而主人今天是个行人,红袖舞动、清歌女唱。这些描绘出一幅春天的美好画面,人们在享受着美好的时光。 凭仗东风教点取,三月柳枝柔似缕;这里“凭仗东风教点取”
诗句原文:巴子城头青草暮,巴山重叠相逢处。燕子占巢花脱树。杯且举,瞿塘水阔舟难渡。 译文:在渝州城的城墙上,青草已经覆盖了大地。我们在这里重逢,就像那重重叠叠的巴山一样。燕子在筑巢,花儿已落下。让我们举起酒杯,但瞿塘峡的水如此宽广,船只难以渡过。 注释:巴子——古代对巴县的称呼,今称巴中地区。青草暮——傍晚时分,青草泛着微光。巴山——指巴中的山脉,此处用来代表离别和重逢的背景
南乡子·送客过余溪,听天隐二玉鼓胡琴 相并细腰身。时样宫妆一样新。曲项胡琴鱼尾拨,离人。入塞弦声水上闻。 天碧染衣巾。血色轻罗碎摺裙。百卉已随霜女妒,东君。暗折双花借小春。 注释:南乡子的词牌名,这首词是一首送别词。“送客过余溪”是说送别的地点在余溪(地名)。余溪在今江西南昌市西南,赣江支流乌江的上游。“听天隐二玉鼓胡琴”是指听到天隐寺中有两个和尚正在演奏胡琴。“相并细腰身”
【诗句】 天仙子·其二·郑毅夫移青社持节来时初有雁。十万人家春已满。龙标名第凤池身,堂阜远。江桥晚。一见湖山看未遍。 障扇欲收歌泪溅。亭下花空罗绮散。樯竿渐向望中疏,旗影转。鼙声断。惆怅不如船尾燕。 【译文】 手持符节归来时,初见飞雁成群。万家灯火已经点亮。我如同凤凰在龙标的高第,却身居凤巢之底。堂前风景如此遥远。江边桥头景色迷人。歌声响起,花瓣随风飘散。旌旗渐渐消失在视野之中
【解析】 本诗为词人观舞之作,全篇以“观舞”为线索,通过描写舞者的服饰、动作、神态,来表现其舞蹈之美。首句“十岁手如芽子笋”,写舞者年纪幼小,手如嫩芽的竹笋,写出了舞者年幼娇柔的特点。接着“固爱弄妆偷傅粉”,说明她喜欢化妆,并偷偷地抹上一层香粉,写出了舞者爱美之心。“金蕉并为舞时空,红脸嫩。轻衣褪”,写舞者头戴金翠翘头冠,身穿五彩绣花长袖衫,身姿绰约,轻盈飘逸。“春重日浓花觉困”
【注释】 雪笼琼苑:指雪花覆盖着华丽的宫苑。 外院重扉:庭院深处重重的门。 联璧兽:装饰门的兽形图案。 宝兽:珍贵的宝物,这里指门上的装饰品。 海月新生:海上的新月。 上得高楼:登上高楼。无奈情:无可奈何的心情。 帘波不动:指室内的窗帘没有动。凝釭小:指室内的烛光映照在小镜子上。 高唐:古地名,战国时宋玉游于高唐,梦见神女,后遂为楚怀王梦中之遇而作《高唐赋》。 【赏析】 这是一首闺怨诗
【注释】 1. 画桥:用彩绘的木桥。横塘路:横亘的小河,小桥,即横塘渡口。 2. 目送残晖:意思是看着夕阳慢慢消失,形容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不舍。 3. 风花:指春天的花,将尽,即凋零,将要结束的意思。 4. 清夜梦:指在寂静的夜晚中做的梦。 5. 莫更登楼:不要再次登高远眺,因为登高望远会引起人更深的思考和愁绪。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写景抒怀的诗篇。诗人以“画桥”、“横塘路”起兴,描绘出一幅宁静
燕归梁 去岁中秋玩桂轮。河汉净无云。今年江上共瑶尊。都不是、去年人。 水精宫殿,琉璃台阁,红翠两行分。点唇机动秀眉颦。清影外、见微尘。 注释: - 去岁中秋玩桂轮:指去年的中秋之夜赏月时的情景。 - 河汉净无云:银河清澈透明,没有浮云遮挡。 - 今年江上共瑶尊:今年在江边一起喝酒庆祝。 - 都不是、去年人:不是去年的人了。 - 水精宫殿,琉璃台阁:用水精装饰的宫殿,用琉璃建造的楼阁。 -
【注释】公择:
燕归梁 夜月啼乌促乱弦。江树远无烟。缺多圆少奈何天。愁只恐、下关山。 粉香生润,衣珠弄彩,人月两蝉娟。留连残夜惜馀欢。人月在、又明年。 注释: 1. 燕归梁:词牌名。 2. 夜月啼乌促乱弦:夜晚的月亮发出呜咽的哭声,使得乱了的琴弦也变得急促。 3. 江树远无烟:江边的树木远远望去,没有烟雾缭绕的景象。 4. 缺多圆少奈何天:月亮的形状残缺不全,而圆润的地方又太少,让人不禁感叹苍天无情。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