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灏深
【解析】 “挽张百熙联”:是一首七律,作者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张百熙的哀悼之情。全诗共四句,内容如下: 树人必获,有菑有畲,于我荒庄还汲汲; 忧国如焚,匪朝匪夕,哀哉遗疏独悁悁。 译文:“培养人才必须得到,有灾患也有治理,回到我的荒废的庄园仍然忙碌; 担忧国家就像焚烧一样,不分昼夜,悲哀的是只留下一封遗疏让我独自忧伤。” 注释:①树人:教育、培养人才。②菑:灾害。③畲:治理。④汲汲:急切的样子
【注释】 江汉:长江和汉水。沮漳:即今湖北的沮水,在襄阳一带,流经襄阳、枣阳、宜城、随县等地;漳水,在今河南林州。楚:指楚国。望:希望。关闽濂洛:指陕西的关中地区(即函谷关)、福建(闽)和江西(赣)一带的庐山(濂溪山)。为世所宗:为世人所推崇。宗:尊崇。 【译文】 我赞美张百熙先生六十大寿! 长江汉水沮洳漳水,楚国人才闻名遐迩; 关陕闽赣的山水灵秀,世人皆尊为文化之源。 【赏析】
【注释】 张之洞:晚清大臣。联即对联,指一副对子或一副对联。独居深念日:形容他孤芳自赏、高傲自大、独来独往的神态。风流未尽:指他仍保持着文人的风度和文雅。怅望后来继起人:指他担心没有后继有人。 【赏析】 这是一幅挽联,是作者悼念张之洞的对子。上联“时事多艰,如见独居深念日”,意思是说,如今国家形势危急,就像看见一个孤独的人在深思,他正在为国事忧虑。下联“风流未尽,怅望后来继起人”
林灏深并非清代诗人,而是清朝末年的政治人物。林灏深字朗溪,是福建闽侯人,他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中进士,并在同一年五月以主事分部学习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涯。在随后的仕途中,林灏深历任礼部员外郎、军机章京、学部右参议等职,最终在宣统三年(1911年)任弼德院参议。 林灏深的主要成就和贡献主要体现在其政治生涯中,而不是文学创作。他在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被授予学部右参议
林灏深并非清代诗人,而是清朝末年的政治人物。林灏深字朗溪,是福建闽侯人,他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中进士,并在同一年五月以主事分部学习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涯。在随后的仕途中,林灏深历任礼部员外郎、军机章京、学部右参议等职,最终在宣统三年(1911年)任弼德院参议。 林灏深的主要成就和贡献主要体现在其政治生涯中,而不是文学创作。他在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被授予学部右参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