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朴
《水调歌头·寄题老苏阁》 北风下庭绿,客鬓入霜华。回首北望乡国,双泪落清笳。天地悠悠逆旅,岁月匆匆过客,吾也岂瓠瓜。四海有知己,何地不为家。五溪鱼,千里菜,九江茶。从他造物留住,办作老生涯。不愿酒中有圣,但愿心头无事,高枕卧烟霞。晚节忆吹帽,篱菊渐开花。 注释: 1. 北风:指秋风。 2. 庭绿:庭院里的绿草。 3. 客鬓:指游子的头发变白了。 4. 清笳:指清冷的胡笳声。 5. 天地悠悠逆旅
这首诗的标题是《水调歌头》,它是一首咏物词,作者通过描绘自然界的景物,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领悟。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 三元秘秋水:这里指秋天的水,象征着秋天的神秘和深邃。"秘"字表明这种水的深不可测、无法言表的特性。 - 天人点破消息:天人和自然的规律相互交织,透露出某种秘密或信息。这里的“点破”形容这种信息的揭示如同被点破一样突然而深刻。 - 梦里悟南华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洋所作,描写了作者在秋天与朋友们在钟山草堂的饮酒情景,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下面是诗句的释义和赏析: 水龙吟·九日同诸公会饮钟山望草堂有感 倚天钟阜龙蟠,四时青壁云烟润。陂陀十里,苍鬓夹路,清风缓引。兰若西边,草堂别崦,遗基犹认。自猿惊鹤怨,山人去后,谁更向、此中隐。 注释:倚靠天空(天空高远)的钟山(钟山山名)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水调歌头·和马叔度游月波楼》。下面是对诗歌逐句的解释: 1. 第一句 "楼船万艘下,钟阜一龙空" 描述了一幅壮观的画面,楼船如云般下至长江,而钟阜山则显得空旷无人。这里的“钟”指的就是江苏南京市钟山,“阜”即山的意思。 2. 第二句 "胭脂石井犹在,移出景阳宫" 提到了景阳宫中依然存在的胭脂井,这个井可能指的是南京的胭脂井,它因色泽鲜艳而得名。 3. 第三句
水龙吟 绣衣揽辔西行,慨然有志人知否。 江山好处,留连光景,一杯别酒。 世事无端,恼人方寸,十常八九。 对霜松露菊,荒凉三径,等闲又、登高后。 问讯宣城太守,几裁诗、画堂清昼。 山长水阔,思君不见,踟蹰搔首。 却羡行云,暂留还去,无心出岫。 笑穷途岁晚,江头送客,唱青青柳。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词,以作者的感慨和情怀来描述历史人物的事迹,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 诗人以“绣衣揽辔西行”开篇
水龙吟,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是南宋诗人辛弃疾。全诗共四句,每一句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内涵。 “壮怀千载风云,玉龙无计三冬卧。”这句话描绘了一幅壮丽的画卷,展现了作者对英雄豪情的向往。在这里,“壮怀”表示英勇豪迈的胸怀,“风云”则暗示了历史变迁的宏大背景。而“玉龙无计三冬卧”则是对那些英勇无畏的人的一种赞美,即使面临严寒也无法屈服。这里的“玉龙”象征着英勇的战士
诗句:疏云黯雾树,秋潦净寒潭。 译文:稀疏的云雾笼罩着树木,秋天的大水冲刷过寒冷的池塘。 注释:疏云——稀疏的云雾;黯雾——笼罩;树——树木;秋潦——秋天的雨水;净寒潭——冲刷过寒冷的池塘,使水面变得清澈。 赏析:此词通过描绘一幅秋夜雨后的景色画卷,表达了词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上片“疏云黯雾树,秋潦净寒潭”两句,以“云”、“雾”、“树”、“潦”等意象描绘了秋天夜晚的宁静与美丽
水龙吟 (1)短亭休唱阳关,柳丝惹尽行人怨。(短亭:指饯别的地方。 阳关:即“阳关三叠”,唐时送别歌曲名。后泛指离别之歌) 注释:在短亭里不要高唱《阳关》,柳条惹得行人心中怨恨。 赏析:作者借景抒情,以柳丝为媒介,表达了对别离的深深留恋,抒发了对友人远行的无限惆怅。 (2)鸳鸯只影,荷枯苇淡,沙寒水浅。(鸳鸯:比喻恋人。 苇:苇丛。) 注释:只有一对鸳鸯的影子,荷花枯萎芦苇稀疏,沙洲寒冷水面浅。
诗句翻译: 倚靠在栏杆上望着千里之外的风烟,下临吴越楚地我仿佛无处立足。 有人高枕无忧,楼居长夏,昼眠夕寐,享受安逸生活。 突然惊醒,恍若游仙,紫毫笔挥洒出凤舞般的意境,玉觞斟酒吞下蚁,品味诗意人生。 又有谁能像我一样,像陶渊明、李白一样,在诗中领略趣味,品鉴酒中的滋味。 惭愧于东溪的隐士高人,期待有朝一日好山分翠,与他共享美景。 人生何必苦苦奔波,红尘陌上,白发浪里,白头苦短。 四壁窗明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岳阳楼的词,诗人通过描绘岳阳楼的景象,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洞庭春水如天,岳阳楼上谁开宴。 洞庭湖的水波浩渺如天,岳阳楼上有人正在欢宴。 飘零郑子,危栏倚遍,山长恨远。 这位客人名叫郑子,他倚靠在栏杆上,眺望着远方的群山,心中充满了深深的愁绪。 何处兰舟,彩霞浮漾,笙箫一片。 不知哪里出现了一支彩霞映照的游船,船上奏响了笙箫之声。 有娥眉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