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有光
驰驿 密殿朱衣客,圆牌金字符。 恩光留日月,歌吹渺江湖。 百馆牙盘馈,千夫锦缆呼。 何如乘一叶,来往似飞凫。 【注释】 1. 密殿:指皇宫内宫殿。朱衣客:指穿着红色官服的使者。圆牌:圆形的牌子或令牌。金字符:金色的印章。 2. 恩光:皇帝的恩泽。留:保留。日月:比喻皇帝的恩泽。 3. 百馆:指驿站。牙盘:即“牙盘车”,一种传递信息的工具。馈:赠送。 4. 千夫:指驿站的工作人员。锦缆
【注释】 甲寅:年号,唐武后时。十月:指农历十月,即秋季的末尾。纪事:记述事情。 羽书:古代军中紧急文书,用鸟羽写,故称“羽书”。郡国:指各地的郡县。烽火:边防报警的信号。吴门:指长江下游的吴地。祁父:《诗经·小雅·四月》:“祁父,贤父也。” 【赏析】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记叙了诗人所闻目睹的边疆战事。全诗可分为三联:“沧海洪波蹙”,“羽书交郡国”,“烽烟接吴门”。第一联描写边塞战火连绵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和艺术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注重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在此基础上结合题目要求作答。题干要求是“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考生需要首先将诗中的关键信息标注出来,如“百年老屋”“庭前”“借书满架”等,然后根据这些关键信息进行翻译,并在译文下面注明关键词语的注解。最后,在答案中写明自己对这首诗的赏析
诗句释义: 1.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 - 在项脊轩的东边曾经是厨房,人们过去时会从轩前经过。 2. 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 我关好窗户独自居住,时间久了,能够凭借脚步声分辨出是谁。 3.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 轩房总共经历了四次火灾,每次都没有被烧毁,大概因为有人守护吧。 4. (项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怀清台;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
《归程小记》是一篇记述作者北行途中见闻的记叙文。全文可分为四段:首段写作者在北行路上,常常“翛然独往来”,不愿与人同游,但一旦与人同行,又不免屈就;次段写作者自瓜洲渡江后,独自览江山胜景而感到快意;第三段写作者经过浒墅时,被风雨萧飒的景象和西山屏列、远近掩映的景致所陶醉;末段写作者对山不必登高乃佳的感慨。 第一段(“予每北上”八句) “予每北上,常翛然独往来。”开头四句写自己北行时
吴山图记 吴、长洲二县,在郡治所,分境而治;而郡西诸山,皆在吴县。最高的有:穹窿、阳山、邓尉、西脊、铜井,而灵岩是吴的故宫所在,还有西子的遗迹;若虎丘、剑池及天平、尚方、支硎,都是胜地;而太湖汪洋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沉浸在其中,则是海内之奇观。我同年友魏君用晦为吴县,未及三年,以高第召入为给事中。君之为县有惠爱,百姓扳留之不能得,而君亦不忍于其民;由是好事者绘《吴山图》以为赠。 令之于民诚重矣
《尚书别解》是嘉靖辛卯年,作者从南都下第归来时所作的作品。他闭门扫轨,与朋友们交往很少,家中没有空闲的地方,白天在家内,整天抱着小女儿嬉戏。孩子想要睡觉,有时母亲给他哺乳,他就读书《尚书》。孩子也很爱玩弄书,只要看见书上的文字,就用手指在上面来回滑动,嘴里还发出声音,就像很有理解的样子。所以作者读书经常不间断,有时有所领悟,就会记录下来。他想到什么就立刻写下来,不能停留
这首诗是关于一个叫婢的女子的。她原本是一个侍妾,在嘉靖丁酉五月去世,被葬在一个空荡荡的山丘上。她侍奉的人没有活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这也许是命中注定的吧! 婢最初作为一个侍妾时,年仅十岁,留着两个小辫子,穿着一件深绿色的布长裙。有一天天气很冷,婢生火煮荸荠熟了,婢削去荸荠皮装满了一瓯;我进去拿了些来吃,婢却把荸荠给了我,自己却不取。魏孺人在旁笑着。孺人常常让婢靠着桌边吃饭,当婢开始吃饭时
万乘临雍拜素王,亲颁宝楮遍胶黉。 自怜不与桥门外,隔岁来分邻女光。
自是吴分有岁灾,连年杼轴已堪哀。 独饶此地无戎马,又见椰帆海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