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仁
《题灌山小隐二绝 其一》是明代著名诗人王守仁的作品。此首七言绝句,通过对灌山小隐生活景象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超脱态度。下面将逐一解释诗句含义,并分析其背后可能的文化或哲学意义: 1. 诗句原文与翻译: - 诗句原文:茆屋山中早晚成,任他风雨任他晴。男婚女嫁多年毕,不待而今学向平。 - 翻译:在茅草屋里,无论风吹雨打还是阳光普照,始终如一
野夫非不爱吟诗,才欲吟诗即乱思。 未会性情涵咏地,二南还合是淫辞。 译文: 我并不是不喜欢吟诗,只是一想要吟诗,内心便开始杂乱无章的思索。 我没有理解到如何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思想,因此觉得《二南》这样的作品都是淫辞。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诗歌创作的困惑和迷茫。诗人并非不热爱吟诗,而是每当他想要吟诗时,内心的思绪却变得混乱不堪,无法集中注意力去创作。这种内心的挣扎和矛盾
道听涂传影响前,可怜绝学遂多年。 正须闭口林间坐,莫道青山不解言。 注释: 道听涂传影响前,可怜绝学遂多年。 意思是说,听到的传闻已经过去,而那些学问却因为长时间的忽视而消失不见。 正须闭口林间坐,莫道青山不解言。 意味着在深林中静坐,不要以为山中的树木不会说话。 赏析: 这首诗是王守仁送别好友栾惠时的作品,表达了对朋友深深的祝福和期望。诗人通过“道听涂传影响前
远公讲经台(江西诗。正德己卯年,奉敕往福建处叛军。至丰城,遭宸濠之变,趋还吉安,集兵平之。八月,升副都御史,巡按江西作) 注释:远公:指唐代高僧慧能,传说他曾在南岳衡山传法,后被尊为禅宗六祖之一。 高台:指讲经的场所。 一朵青莲:比喻佛法如同莲花一般纯洁无瑕。 云外开:形容佛法无边无际,高远飘渺。 狮子吼:佛教中的一种说法,认为如来佛具有强大的威压力,能够震慑众生。 野狐:泛指没有修行的人或动物
【注释】 野人权作青山主:野人指作者自己,青山主指山的主人。 风景朝昏颇裁取:指山的景色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改变。 岩傍日脚半溪云:山岩旁边,太阳落下来时,半边山被云雾笼罩。 山下声声一村雨:雨声连绵不断,好像在敲打着村子。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夜晚住宿在天池月下时听到雷声的情景。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将山的景色和声音都表现得淋漓尽致。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让人回味无穷
注释: 白云:指诗人的诗。 休道本无心:不要说你本来没有心。 随我迢迢度远岑:随着我,远远地走过山岭。 拦路野风吹暂断:被路边的野风吹断了。 又穿深树候前林:又被树林里的树木挡住了。 赏析: 这首诗是江西诗人王守仁(即王阳明)在正德己卯年,奉敕前往福建处置叛军时写的。他来到丰城,遭遇宸濠之变,便急速返回吉安,并聚集兵力平定了叛乱。这首诗就是在他返回吉安途中所作。 首联“白云休道本无心
诗句: 湖上群山落照晴,湖边万木起秋声。 译文: 湖面上群山沐浴着晚霞显得格外宁静,湖畔万木在秋风的吹拂下发出沙沙声响。 注释: 湖上, 指湖面上。群山, 指周围的山。落照晴, 形容夕阳西下,景色美丽。湖边, 指湖泊的边缘。万木, 泛指树木。起秋声, 形容风吹过树叶发出的沙沙声。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美丽的自然景色,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湖面上群山的宁静与湖畔树木摇曳的生动画面
注释:莲花峰位于江西,是正德年间的一首诗,描述了作者奉旨前往福建镇压叛军的经历。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莲花峰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和平与宁静生活的向往。莲花象征着纯洁和超然,老僧则代表着修行和智慧。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充满了禅意和哲理,令人回味无穷
注释:白沙诗中,你是一位莆阳子,我们是在相逢逆旅间的相遇。 你开口向人谈论古礼,拂衣从此进入云山。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莆田与陈东川相遇的情景。陈东川是位文人,他在莆田的白沙诗社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们在一起探讨古代礼仪,相互交流学问。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感情逐渐淡漠,最后各自离开了。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这种感情变化的无奈和感慨
【注释】 南都:指南宋建康,即今江苏南京。 尼父:孔子。 鸢鱼飞跃处:比喻学问、技艺的精进和提高。鸢是老鹰,鱼是鱼鹰,两者都是猛禽,但飞得更高更快,这里用它们来比喻学问、技艺的精进和提高。 陈编:旧书。 【赏析】 此诗是一首送别诗。首句点出送别的主题,次句以“从来”二字提出问题,“欲无言”即想说话而不敢说,因为一说话就会暴露自己的意图;“须信”,意思是相信。第三句承上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