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景仁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广陵杂诗》。下面是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终古垂杨色,春来似画图。 —— 垂杨(杨柳)自古以来的颜色,春天来了就像一幅美丽的画。 烟花正南部,盗贼已东都。 —— 烟花绽放在南方的天空,而盗贼已经占领了东部的都城。 四帐冷秋月,十宫平绿芜。 —— 四个帐篷里寒冷的秋月,十座宫殿中荒芜的草地。 至今涡水上,流恨失头颅。 —— 至今在涡水岸边,人们流连忘返
【解析】 “留别正阳书院诸生并怀邵二云编修”,是这首诗的首联。“往岁青门客,曾为此地师”,是此诗的颔联。“斯人真世表,而我亦心仪”,是此诗的颈联。“暂释上丁菜,仍然太乙藜”,“诸君应怅惜,未得久追随”是此诗的尾联。 【答案】 注释:去年我作为客人住在京城长安,曾经拜见过这位先生。他确实是当代杰出的才子。我自己也很仰慕他的才华。 译文:去年我作为客人住在京城长安,曾经拜见过这位先生
晓起 昨夜朣胧月,今朝瑟䫻风。 琴心来海上,客思满江东。 馆谷充新秫,园蔬进晚菘。 眼看时节改,愁寂感秋蓬。 注释: 1. 朣胧月:形容月亮朦胧的样子。 2. 瑟䫻风:形容风声瑟瑟,如同琴声。 3. 琴心:比喻内心的感受或思绪。 4. 海上:这里可能指的是海边,也可能是指心情的开阔。 5. 客思:指客居他乡的思乡之情。 6. 馆谷:指招待客人的地方。 7. 新秫:指新收获的高粱。 8. 晚菘
【注释】: 照夜辉——指月亮照亮了夜晚。银蜡——形容蜡烛像银一样明亮。当筵——在宴席上。涌白波——比喻酒杯中的酒像波浪一样翻滚。 醉——喝醉。嫌——抱怨。千日少——指喝酒太多,日子过得太快。事到十年多——指事情拖延很久。 皓月——明亮的月亮。常相似——通常都是如此。清歌——轻快的乐曲。奈何——怎么办。欢场——欢乐的地方或场合。如不散,那用涕滂沱——如果一直欢乐不停,泪水就会不断流淌。 【赏析】:
春感 其二 亦有春消息,其如雨更风。 替愁双泪烛,对语独归鸿。 宫阙自天上,家山祇梦中。 东君最无赖,祇放小桃红。 注释与赏析: 1. 春的消息:春天到来的征兆,象征着万物复苏与新生。 2. 雨与风:春天常见的自然现象,常被用来比喻生活的变数和情感的变化。 3. 替愁:代替悲伤或忧虑,形容内心的忧愁如同泪水一般。 4. 双泪烛:用蜡烛比喻眼泪,形象地表达了夜晚因忧愁而无法入睡的情景。
留别正阳书院诸生并怀邵二云编修 其三 注释: 不是周旋久,谁知作别难。 懒惊边睡足,饮诧邴肠宽。 此日勤根柢,他时望羽翰。 生平求友志,休作世情看。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离开正阳书院时所作,表达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的感慨。 首句“不是周旋久,谁知作别难。”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惜和对离别的无奈。这里的“周旋”指的是交往、交流,“作别”则是指分别
诗句:二月不青草,萧然蓟北春。 解析: 1. 词语释义:"二月"指的是农历二月,而"青草"是春天的象征,通常在春季生长繁茂。"萧然"意味着萧条、凄凉。"蓟北"指的是古时的燕国北部地区,即今天的北京一带,历史上常被用作地名或象征北方边陲。 2. 情感表达:通过使用"萧然"和"蓟北春",诗人传达了一种对北方春天的凄凉感受,可能是由于气候的寒冷或其他自然因素造成的。 3. 意境描绘
留别正阳书院诸生并怀邵二云编修 好事多君等,时来载浊醪。 诵声联四舍,谈绪引中宵。 不厌箕虚位,将毋木下乔。 经师未岑寂,影质且休嘲。 注释: 好事多君等,时来载浊醪。 ——好事之人很多,时机一到就来喝酒。 诵声联四舍,谈绪引中宵。 ——诵读之声连四家邻居都听到了,谈话的兴致一直持续到深夜。 不厌箕虚位,将毋木下乔。 ——不嫌弃在箕星之下的卑微地位,不要像树木在地下生长而不被注意一样。
注释: 1. 夕照寺:即夕照寺,位于今江苏省镇江市。 2. 龚生:指北宋文学家、诗人龚自珍,字圣俞(一作正锡),号定庵,又号羽琴生、烟波钓徒、南湖小隐、南涧老人等。其诗文善用奇诡之思,常发前人所未发之论,文采瑰异俊伟;诗多咏怀题赠、山水田园之作,意境清隽高远,与黄庭坚并称“苏黄”,有《定庵先生文集》。 3. 白蠹:喻指书籍。 4. 青山:指墓地。 5. 禅关:指寺庙的门。 赏析:
留别正阳书院诸生并怀邵二云编修 其四 送别之人何其遥远,秋天的原野上阴霾密布。 道路存在却无所谓聚散,身在仕途却无法摆脱升沉。 岁月无情地逼近暮年,云雾缭绕的山峰显得更为深远。 我停下车来再次与你们告别,共同期待我们的未来百年。 注释: 1. 留别正阳书院诸生并怀邵二云编修: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在送别正阳书院的学子们时,同时也在怀念邵二云编修(可能是指邵宝)。 2. 送别之人何其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