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景仁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山水画卷,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八公山”是诗题,也是诗人登山观景的地方,位于淮南(今安徽淮南)附近。整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登山途中所见之景,表达了他对自然之美的深深喜爱和赞叹之情。 第一句“半壁淮南翠扑天”,描绘了诗人站在八公山上,远眺淮南大地的景象。这里的“翠扑天”形象地描绘了山色青翠欲滴,仿佛要扑向天空一般。这一句不仅表现了八公山的壮丽
为沈莩亭题揽镜图 便道三生路不迷,此生幽恨已难齐。 分行泪碧凝遗挂,积寸心烟袅旧题。 早岁子荆伤永逝,半生摩诘判孤栖。 黄金买尽浑难铸,留待他年紫诰泥。 【注释】 1. 为:给 2. 沈莩亭:人名,这里可能是作者的朋友或熟人 3. 题:题赠 4. 揽镜:镜子,用来照看自己的容貌 5. 便道三生路不迷:意思是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是只要心中有目标,就会找到方向,不会迷失。 6. 此生幽恨已难齐
失题 神清骨冷何由俗,凤泊鸾飘信可哀。 何处好山时梦到,一声清磬每惊回。 定知前路合长往,疑是此身真再来。 闻道玉皇香案下,有人怜我在尘埃。 注释: 神清骨冷:形容人的心志超脱尘世,不沾染世俗的纷扰。 凤泊鸾飘:比喻人的命运多舛,如同凤凰和鸾鸟一样漂泊不定。 何处好山时梦到:指在梦中常去那些美丽的地方游玩。 一声清磬:指寺庙里敲钟的声音,清脆悠扬。 定知前路合长往
注释: 半榻荼烟两鬓侵,一天凉思系疏襟。 荼(tú)——一种草药,这里泛指香炉中燃烧的香料。 两鬓——指双鬓,即头发。 一天凉思系疏襟——整天的清冷思绪都系在稀疏的衣襟上。 花贪入道披黄帔,竹解留人下翠禽。 花——这里的“花”指的是菊花。 黄帔——黄色的僧服。 竹解留人下翠禽——竹子能让人留连忘返,好像有鸟儿停留在枝头。 世态秋云难比薄,交情春水不嫌深。 世态——世间的人情世故。
晓行 星光暗到客行处,霞色起从天尽头。 小店欲随平野去,残灯都被晓风收。 绝怜钟破将归梦,可奈霜欺欲敝裘。 喔喔荒鸡最无赖,雁声又送一鞍愁。 注释: 1. 星光暗到客行处:星光暗淡到客人行走的地点。 2. 霞色起从天尽头:霞光开始出现在天边的地方。 3. 小店欲随平野去:小店铺想要跟随平原而去。 4. 残灯都被晓风收:残余的灯火都被清晨的风吹灭了。 5. 绝怜钟破将归梦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风光,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之情。下面我将一一解析每句诗的含义: 1. 首联“如天大道走晴雷,似水征轮起薄埃。” - “如天大道”比喻宽阔的道路,“走晴雷”指道路两旁的树木被春雷惊醒后生机盎然的景象,仿佛在天空中划出一道道闪电般的道路。 - “似水征轮”形容车轮滚动时带起的水波,“起薄埃”指道路上扬起的尘土如同细雨般轻轻飘洒。 2. 颔联“山势尽朝东岳去
诗篇 第一句: 译文:我熟悉德州的江乡风景。 注释:德州(今山东省德州市)位于中国华北平原的东部,黄河下游北岸,这里地势较低,多河流湖泊,是典型的水乡地区。"江乡风景眼曾谙" 描述了作者对德州地区自然景观的深刻记忆和了解。 第二句: 译文:靠近水的孤城中,我停留下来休息。 注释:“孤城”通常指孤立无援的城池,这里可能指的是一个因战乱、自然灾害等原因而变得荒凉的城市。"百斛估船来日夜"
高唐 古意争如客意多,迎风伏轼快经过。 徒闻上客工长笑,曾说州人最善歌。 草没龙头应有冢,沙枯马颊已无河。 临流亦效仲尼叹,吾道从来奈命何。 注释翻译 1. 古意争如客意多:古人的志向和愿望与现代人的志向和愿望相比,哪一个更为重要呢?(古意:指古人的愿望) 2. 迎风伏轼快经过:在微风中驾车前行,心情愉快地快速通过(伏轼:古代的一种车姿,即面向车前坐,手扶车前的横木)。 3.
我们来逐句解读这首诗: 1. 青罗带子角双垂,错认人间续命丝。 - “青罗带子”指古代妇女的头饰,这里特指一种以青色为底,有花纹的头巾。 - “角双垂”形容头巾下垂的样子。这里的“角”指的是头巾的两角。 - “错认人间续命丝”意味着这位女性误认为自己是在续命,即延续生命。 2. 抛向空梁愁玳瑁,殉归香土化胭脂。 - “抛向空梁愁玳瑁”描述了她将头巾抛向空中的场景,而她的忧愁似乎与头巾有关。
乌乌冻角戍楼空,只堠双亭叹转蓬。 今日倦游过济北,何人长句擅山东。 注释:乌乌:形容声音悠扬,这里指马叫声。冻角:被冰雪覆盖的地方。戍楼:瞭望敌情的军用建筑物。只堠(hòu):古代边境上用于侦察和报警的信号设施。叹转蓬:感叹自己像随风飘荡的蓬草一样漂泊不定。今日:今天。倦游:厌倦了游览。济北:地名。擅:擅长、擅长于。欹斜(yí xié):倾斜不正。舞影:比喻月光。鸡声:报晓的鸡鸣声。触忤: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