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
莫向池边去,芙蓉花正开。 近来憔悴甚,应是被风猜。 诗人简介: 张仲素(约783年—约853年),唐代女诗人,与鱼玄机、李冶合称“唐代女诗人三杰”。她的作品多抒发思妇情怀,语言优美,风格清新。她的生平事迹不详,但据《唐诗三百首》记载,她的诗作在当时颇为著名。 字词释义与注释: 1. 莫向池边去:不要走近池边,可能是指不要去那些容易引起悲伤的地方。 2. 芙蓉花正开:芙蓉是一种水生植物
【注释】 宿徐沟:在今河北徐水县。徐沟,古县名,属真定府。徐沟是五代后晋高祖石敬瑭的发祥地,有“帝乡”之称。石敬瑭于公元946年在此称帝,建立后晋,史称后晋高祖,石敬瑭即石重贵。 霜台:指皇宫。 动鼓笳(jiá):吹打起鼓、吹起笳。笳,古代管乐器。 客路:指旅途。 绛台银烛:绛红色的台灯,银色的蜡烛。形容宫殿中华丽璀璨的景象。 谩(màn)开花:徒然地开花。 【赏析】 诗写一位游子夜行徐沟
诗句解读和译文: 1. 深闺夜胜年 - 描述的是女子在深闺中度过的夜晚,感觉时间仿佛比平常更长,更加寂寞、漫长。 - 【注释】"深闺"指的是女子独自居住的房间,"夜"表示时间。 - 【赏析】这句话通过对比强调了女子在深闺中的孤独和漫长的夜晚。 2. 刀尺如冰冷 - 描述了女子手中的刀尺在冷冽的夜里显得格外寒冷,这象征着她在寂静中感受到的孤独与冷漠。 - 【注释】"刀尺"通常指裁剪衣物的工具
. 杨柳阴浓水鸟啼 - 杨柳:柳树,常绿植物,枝条柔软,叶子可以用作编织材料。 - 阴浓:阴暗浓郁,形容柳树枝叶茂密。 - 水鸟啼:水中的鸟类鸣叫。 2. 豆花初放麦苗齐 - 豆花:豆类植物的花蕾,通常呈白色或粉色,是农作物之一。 - 初放:刚刚开放或发芽。 - 麦苗:指小麦的幼苗,春天生长在土壤中的植物。 3. 相逢尽道今年好 - 相逢:相遇,这里指人们在路上偶然相遇。 - 尽道:全都说
春思 春色二分过,花枝一半开。天涯芳草遍,游子几时回。 赏析: 这首诗是明朝大臣于谦的作品。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明朝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明朝大臣。他的诗作归隐情怀的表达与慷慨悲凉的风貌预示了诗坛风气的转向。 诗中“春色二分过,花枝一半开”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色,春天的气息已经弥漫了整个大地,花儿也开始绽放。而“天涯芳草遍
``` 马上春如梦 空嗟岁月长 天涯无限路 芳草自斜阳 译文注释诗词赏析: 这首七言绝句,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和作者的感伤之情。 译文: 在马背上感受春天如同一场梦,不禁感叹时光过得太快。我站在天涯,面对无尽的道路,而远方的芳草却沐浴在夕阳下。 注释: - 马上: 形容骑马时的情景。 - 春如梦: 比喻春天的美好如同梦境一般短暂而虚幻。 - 空嗟岁月长: 感叹时光流逝之快,岁月漫长
【注释】 夜:指七夕之夜,即农历七月七日夜。银河:天河,传说中牛郎织女相会的地方。玉露:晶莹的露珠,指秋露。双星:指牵牛星和织女星。缘底事:为何如此呢?“缘”字在这里用作疑问代词,相当于“为什么”。若:如,像。千古:很久很久以前。 译文 寂静的夜晚,银河显得冷清,高高的天上,秋露晶莹透明。 牵牛与织女的星宿,是因何缘故才相会在今夜?千年之后的人们,又该以怎样的心情去体会他们之间的这份情感呢?
注释:清晨从太原出发,马车队伍在边城道路上鸣锣开道。月色淡白星光稀疏,马儿蹄声和火光照亮了道路。 驿路经过行三十里,漏壶的水声仍在报晓示夜更替。 赏析:此诗描绘了清晨从太原出发时的景象。首二句写晨起出郭,前导车骑,星河月影,映照出一片明丽的景色。第三句点明时间,“三十里”暗示路途之远。末句以“犹自”二字写出了深夜入晓的声响,渲染出一种清幽静谧的氛围。整首诗画面清晰、色彩鲜明、意境高远
豫让桥怀古 豫让桥边策马过,当年意气未消磨。 人臣报主宜如此,死不成功可奈何。 注释:在豫让桥边骑着马经过,回想起当年满怀壮志的气概,没有消减。作为人臣,为了报答君主应该像这样,但死了却无法成功,又该怎么办呢?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怀念古代名将豫让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人通过回忆豫让的故事,抒发了对忠诚、报恩和生死的感慨。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把握和赏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大意的基础上,根据有关语句进行具体分析。 首联“远道疲鞍马,舟行得暂闲”,意思是说:长途跋涉的疲惫不堪的马儿,现在可以乘船暂时休息一下了。“舟行”即乘坐船只行进,“得暂闲”即暂时地得到休息。“疲鞍马”与“舟行”形成对比,说明诗人旅途劳顿。“暂闲”是诗人在舟中暂时休息的状态,也表达了作者对舟中安逸生活的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