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知章
【注释】 回乡偶书二首其一:这是作者晚年归隐故乡时的感怀之作。“偶”,偶尔,意外地;“书”指诗歌。 鉴湖:在浙江省杭州市西南三十里,是西湖的别称,又名鉴水。相传春秋时吴王阖闾葬于此,故名。 【译文】 离开家乡已经有许多年了,回来之后人事已发生了许多变化;只有门前的鉴湖水面依旧,春风拂过,依然和过去一样,泛起阵阵波浪。 【赏析】 此诗前两句叙事,交代了诗人离开家乡的时间之久,归来后目睹的变化之大
【注释】: 落花:指春天飘零的花瓣。颠:这里用来形容醉酒时神志不清。 赏析: “落花真好些”,是说春光明媚时,花儿盛开,美不胜收;然而好景不常,花开花落,终将凋零,这是自然的规律。“一醉一回颠”,则是说人生短暂,世事无常,不如借酒消愁,以求一时之快慰。 这句诗表面上是在感叹春花易逝,实际上却是在劝人要珍惜时光,不要沉溺于酒色之中。它表达了一种对人生的豁达和超脱,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无限留恋
诗句解释 1. 青阳布王道,玄览陶真性。欣若天下春,高逾域中圣。 - 青阳布王道: 青阳是古代的地名,这里指代帝王的统治之道。青阳布王道意味着将这种统治之道广泛地推行。 - 玄览陶真性: 玄览是指深邃的观察和理解,陶真性则是指真实本质。这里的“玄览”和“真性”指的是君主对于治理国家的理解与真实的本性。 - 欣若天下春: 比喻国家政治清明,人民安居乐业如同春天一般。 - 高逾域中圣:
【注释】 郊庙歌辞禅社首乐章二:太和 惟以明发,有怀载殷。 《尚书·尧典》:“百姓昭明,协和万邦。”孔安国传:“百姓皆明,而万国和矣。”孔颖达疏:“百姓皆知明德之可贵,故万国之众能相协和。”王肃注引作“百姓昭昭”,郑玄云:“昭昭犹明白也。”王弼注:“百姓皆得其正也。” 乐盈而反,礼顺其禋。 《礼记·祭义》:“祭者将扬其亲,言扬其亲,祖考未及,享祀未毕,不敢废其诚。”孔颖达疏:“祖考在天之灵
诗句释义 1 至哉含柔德:这是对“禅”这个词的引用。在古代中国,“禅”常指代佛教中的禅宗,但在这里可能更广泛地指代一种柔和、包容的德行或领导方式。 2. 万物资以生:这句话表达了一个观点,即通过这种柔和的德行,万事万物才得以生长和发展。这里的“资”可以理解为滋养、培养之意。 3. 常顺称厚载:继续强调这种德行的普遍性和重要性。这里的“常顺”和“称”都表示顺应自然规律的意思
郊庙歌辞禅社首乐章其二太和 黄祇是祗,我其夙夜。 夤畏诚絜,匪遑宁舍。 礼以琮玉,荐厥茅藉。 念兹降康,胡宁克暇。 注释: 1. 黄祇:黄色的祭牲。祗:祭祀用的牛、羊等。夙夜:日夜。2. 夤畏诚絜:敬畏而纯洁。夤畏:敬畏。洁:纯洁。3. 匪遑宁舍:没有时间休息。4. 礼以琮玉:按礼仪规定用玉圭、玉瓒等献祭。琮(cōng):玉器名。5. 荐厥茅藉:献上草荐。厥:他的。茅:一种草。藉:草垫。6.
昭昭有唐,天俾万国。 列祖应命,四宗顺则。 申锡无疆,宗我同德。 曾孙继绪,享神配极。 注释: - 昭昭有唐:昭明的唐朝拥有广大的领土。昭昭:明亮的样子。 - 天俾万国:上天赐予万国之地。俾:赋予的意思,这里指赐予。 - 列祖应命:列代的祖先顺应天命。应:顺应、应承。 - 四宗顺则:四方的国家都遵循着正道。宗:这里指国家。 - 申锡无疆:继续赐福于无穷无尽。锡:赐给。 - 宗我同德
【诗句释义】 肃清我的成命,在黄只。 穿着裘冕祭祀,陟降在此。 五音齐全,八变施行。 缉熙安宁,内心没有背离。 【译文】 我肃清了我们的成命,在黄只是的面前。 我穿着裘冕来祭祀天地,升到高坛或下降在此处。 音乐中五种声音齐全,八种变化施行。 心情清明安定,内心没有背离。 【关键词注释与赏析】 1. 肃我成命:肃清了我的使命,即指完成祭祀天地的使命。2. 于昭黄只:在黄只是的面前。黄只是指天、地
诗句 1. 山源夜雨度仙家,朝发东园桃李花。 译文:在山的源头夜晚下起了雨,经过神仙居住的地方,早晨从东边的庭院里出发,看到满园桃花和李花绽放。 2. 桃花红兮李花白,照灼城隅复南陌。 译文:桃花鲜红而李花洁白,照耀着城角和南方的道路。 3. 南陌青楼十二重,春风桃李为谁容。 译文:南方的街道上有一座座豪华的青楼,这些楼阁层层叠叠,不知是为了让春风中盛开的桃花和李花香来吸引谁?
【诗句释义】 夙夜宥密,不敢宁宴。 五齐既陈,八音在县。 粢盛以絜,房俎斯荐。 惟德惟馨,尚兹克遍。 【译文】 夙夜忧思,不敢安宁宴乐。 祭品已经摆好,乐器也已经设置。 洁净的祭品和精美的供品,献于神灵之前。 只有德行和香气,才能使神祇满意而遍赐福泽。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祭祀神灵的乐章,歌颂了神灵的崇高地位和神圣使命,表达了人们对神灵的敬畏和虔诚之情。诗中通过描绘祭祀的场景和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