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
宛在亭怀王中丞其二 莫唱骊歌傍碧浔,肴言何处忆知音? 那能载去颠毛否,莫古湖光识苦心。 注释: 宛在亭:地名,位于今湖南省长沙市。 骊歌:古代的挽歌,这里指告别宴会上的歌声。 肴言:指《诗经》中的《周南·关雎》一章。 颠毛:这里用来形容头发花白。 莫古湖光识苦心:意思是说,湖面上的光影能映照出人的内心世界,如果一个人心中有痛苦,那么在湖面上就会产生一种特殊的光影效果
【注释】 马头山:今安徽当涂县东北。 陈狼牙:陈友谅,字子明,元末红巾军首领,曾占据当涂。 防胡莫问当年事:不要追究过去的事。 防胡:指抵御外敌入侵。 万石:万石山,在马头山西面,为一险峻之山;嵯峨:山峰重叠高耸。 天险:天然的险阻。 居然:果然。 登临:登上高处观赏风景。 防胡莫问当年事:不要追究过去的事。 惜别堪怜此日心:可惜的是,今天要和您分别了。 赏析: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这是一道考核诗歌内容的试题,答题时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洞口谁为梁甫吟”的意思是:洞口有谁来为我吟诵《梁甫吟》?“梁甫吟”指汉末曹操所作的《梁甫行》。诗人借咏古抒怀,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无人赏识的哀伤情绪。“一片白云飞不去,徘徊似识主人心。”是说那片白云久久不肯离去,仿佛是在辨认着主人的心。 【答案】 再游无终洞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内容,结合具体诗句来理解,注意从诗的意象、意境、手法以及诗人的思想情感上加以理解把握。 首句“乱后遗黎始卜家”意思是:战乱平定之后,平民百姓方才安居下来。这里的“遗黎”指的是战争过后的百姓。“始卜”是开始的意思,指刚刚安定下来;“卜”通“步”。 第二句“春深相与事桑麻”的意思是:春天来临之际
注释: 晓征:在清晨出发征战。 霜溪曲曲转旌旗,几许沙鸥睡未知。 霜溪:被雪覆盖的溪流。 曲曲:曲折。 旌旗:军用的大旗,这里指军队行进时扬起的大旗。 几许:很多。 沙鸥:水鸟,这里指水边的白鹭。 沙鸥睡未知:水鸟不知道军队已经出发了。 笳鼓声高寒吹起,深山惊杀老阇黎。 笳(zhā)鼓:古代军中用的一种乐器。 声高:声音高昂。 寒吹起:在寒冷中吹奏。 深山:高山上的树林,这里指山林。 惊杀:让…
石塘岭鹦鹉岩其一 翠羽丹崖敞碧天,飞来风雨不知年。 肯饶寸舌呼余粒,惟有精神倚暮烟。 注释: 翠羽丹崖:形容鹦鹉羽毛的颜色像翠鸟一样美丽,丹崖是指红色的山崖。 敞碧天:敞开了广阔的蓝天。 飞来风雨不知年:指鹦鹉从远方飞来,已经不知道有多少年了。 肯饶寸舌:不肯放弃自己的一片心意。 呼余粒:指鹦鹉的鸣叫声。 惟有精神倚暮烟:只有精神寄托在暮色中的烟雾之中。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
【注释】 谒圣水庙:拜谒圣水庙。 门掩松杉落日愁:门紧闭,松柏苍翠,夕阳西下,显得凄凉冷落。 【赏析】 这首诗的首句点题,说明诗人来到圣水庙,看到庙宇傍依在清泉之上,不觉忘记了季节的变化。“不记秋”三字表明了时间的流转是那么的短暂。次句则写庙里的灵气被当年神人收拾得干干净净,一点也没有遗留下来。“灵气一时收”,这“一时”指的是一个时期,也就是从诗人进入庙堂开始到离开庙堂为止
【注释】 辽海:泛指北方边远地区。鳞羽:指鸟兽的羽毛,这里用来形容声音悠扬。“妾”是古时对妻子的谦称。阿郎:古代男子的雅称。 【赏析】 这首诗以写景为主,兼写人。诗人把笛声作为抒情媒介,抒发了戍边士兵对远方情人深切的思念之情,表现了一种凄婉、缠绵的情感。 首句“茫茫辽海无鳞羽”,写北方边塞辽阔辽远,连鸟兽都难以飞越的地方。辽海无边无际,浩瀚如海,辽阔无垠,看不到尽头。而边疆戍客,身居寒苦之地
【释义】 清风岭上的寺庙名又叫清风岭寺,往事依然令人感伤而悲伤。 在清风岭南下,年年都有车马奔驰而过,然而又怎么比得上一个节妇推荐江蓠呢? 【赏析】 《过清风岭节妇祠》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此诗以“过”为题,意在表达对清风岭上节妇祠的怀念。全诗语言简练明快,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感人,是一首传诵千古的佳作
江楼 半溪晴日衔疏柳,无数秋山入小楼。 谁伴主人一潇洒,滩头钓石石头鸥。 注释: 江楼:指在江边建的高楼。 衔:夹住、笼罩。 疏柳:稀疏的柳树。 秋山:秋天的山。 石头:指石头上的水鸟。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江景和钓鱼的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悠闲生活的向往。 首句“半溪晴日衔疏柳”,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江景画卷。晴日洒在江面上,半溪的水面被阳光照亮,形成一片明亮的光带。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