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
【注释】: 当年:指过去的日子。紫气:古人认为天有紫光,这里借指帝王之气。度:通“渡”,穿越。黄河:指黄河的支流洛水。青霞:青色的云霞。大罗:佛经所说之最高境界。不藉:不依靠。金光:指太阳的光辉。分造化:主宰万物。石室:石屋。松萝:即松萝草,一种生长在岩石缝隙中的植物,常被用来比喻隐士或高士的住所。书传:指书籍。扶广:扶摇直上。诸岳:众山。佩:挂在身上作为装饰物。灵飞:即灵符
宛在亭怀王中丞其四 谁挽银河被草莱,层城飞刹镜中开。 堤横翠幄歌钟度,波约红云钓艇来。 晴雨四时殊色相,芳菲是处合尊罍。 江南塞北看无异,忽报西台尺牍回。 注释:谁挽银河被草莱,层城飞刹镜中开。谁?是谁呢?银河被草莱覆盖,层层城墙和飞檐的古塔,映照在镜子里。堤横翠幄歌钟度,波约红云钓艇来。堤岸上绿树成荫,歌声悠扬,钟声回荡;江面上,红云浮动,渔船悠然自得。晴雨四时殊色相,芳菲是处合尊罍
送北平阳郡丞守庐陵 负弩谁先五马驱,棠阴骊唱为踟蹰。 循良雅称中兴吏,保障重开大楚图。 孤竹风流增卧辙,豫章春色待分符。 无言此别河山邈,露冕声名满帝都。 注释: - 《送北平阳郡丞守庐陵》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美好祝愿。全诗押韵严谨,意境深远,语言优美。 - 负弩:背着弓箭。古代官吏出行时,往往要负弓佩弩,以示身份。谁先五马驱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侧身天地欲言难,故向空山戢羽翰。 - 解释: 诗人似乎在表达一种想要开口却又觉得无能为力的心境,因此他选择向空山收敛羽翼。 - 注释: “侧身”表示诗人面对困境或挑战时感到自己无法置身事外或有所作为。“天地”象征广阔的空间和无边的环境。“欲言难”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戢羽翰”意为收起翅膀,这里比喻放下言论或表达的欲望。 2. 雨后千林争起色,月中片石怯生寒。
【注释】 雾灵山:位于今北京昌平县境内,为燕山支脉,主峰海拔1940米。因山上常有雾气弥漫而得名。 昔人说法暮云残:指佛教传说中佛陀讲法时,常以暮色将至时,白云散开,显现出天空中的佛光。 几度劳歌秋草寒:指僧人在寺院里唱歌诵经,秋天的时候,落叶纷纷,草木凋零,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 日月四千俱佛土:指佛教传说中,佛祖释迦牟尼曾在日月星辰之下讲经说法。 山河百二尽龙蟠:指佛教传说中
秋日饮孙协镇葡萄园,忆北平傅、陈二使君 不见浮槎博望侯,相看苍干已成虬。 珠龙当日俦能致,射海何年迹并收? 云拥北平淹使节,梦遥南国下鲸流。 累累架底容吾醉,为有诸君尽虎头。 注释:秋天的时候在孙镇的葡萄园里饮酒,回忆起北平的傅、陈两位大使。不见浮槎博望侯,相看苍干已成虬。珠龙当日俦能致,射海何年迹并收?云拥北平淹使节,梦遥南国下鲸流。累累架底容吾醉,为有诸君尽虎头。白话文释义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在送别东山张公时抒发了对朋友的深厚情感和对未来的期待。 燕河送别东山张公镇守宁夏:燕河,指黄河,这里代指黄河。东山张公,即东山张公(张浚),曾任宁夏知府。镇守宁夏,即驻守宁夏(今宁夏回族自治区)。 十年心印许谁传,万里西征思黯然:十年心印,指十年之间,张公的心绪如同烙印般深植于心;许谁传,意为谁能传诵、传播这份心绪?万里西征,指张公远赴西域征战;思黯然
寄监兵陈使君 闽海烽烟首重回,当年揽辔识君才。半生偃蹇惭同调,浮世风波敢自媒? 秋向西山鸿雁起,月依碣石白云来。轺车按塞难为御,又负清宵五百杯。 诗句与译文对照解析 第一句: - 原诗:“闽海烽烟首重回,当年揽辔识君才。” - 翻译:“在闽海的烽火中首次重逢,回想起当初我赏识你的才华。” - 关键词解释:“烽烟”指战场上的警报信号,“闽海”是明代时中国的一个地区,这里指代当时的战场环境
【诗句释义】 1. 南北天:指朝廷,国家。 2. 吾党期:指朝廷对我的期望。 3. 橐鞬( tuó jiān ):古代的马鞍、刀鞘等装在马上的用具。 4. 蟾帷:指朝廷中的帷幕。 5. 行间力借:即“力助”,协助。 6. 绛节:古代官吏的红色印信和官服。 7. 祝日:祝福的日子,这里指建功立业的日子。 8. 三藩才俊:指明朝三个藩王,即朱三太子(朱三太子是明末农民起义领袖,被清军镇压后逃入台湾)
我们来逐句解读这首诗。 石匣四松: “石匣”指的是用石头做的小盒子,而“四松”指的是四种不同的树木。这里可能是在描述一种自然景观,或者是在比喻某种事物或情境。 翛然相倚翠堪餐: “翛然”形容轻松自在的样子,“相倚”则表示互相依靠。这句话的意思是这些树木相互依偎在一起,就像人一样舒适自在。同时,“翠”通常指青翠的草木,而“堪餐”则意味着这些植物可以作为食物。 龙卧鸾翔各羽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