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
奉陪少司马汪公等同登山海关之观海亭 戚继光,明朝著名将领,军事家,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坚定的民族精神闻名于世。他的诗文作品也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个人风格。本诗便是他以观海亭为背景,与友人同行,共同赏景、抒怀之作。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曾经泽国鲸鲵息: - 泽国:指水域广阔之地,通常用以象征富饶之地。 - 鲸鲵息:鲸鱼不再攻击人类,比喻和平时期的到来。 -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诗,表达了对边关将领的赞赏。下面是逐句释义和赏析: - 第一句“使者临关日拥旄”,意思是使者来到关口时手持旄牛尾,这是古代表示军队出征或胜利的一种礼仪。这里用来象征军队的威武。 - 第二句“天威只尺壮神皋”,意思是天的威严如同一根尺子,使得神皋(地名)变得壮丽。这里的“丈”字可能是误植,应该是“寸”。 - 第三句“指挥乍结车骑阵”,意思是刚刚布置了战车和骑兵的阵势。 -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塞门从古杂烟尘,丹鹫谁移佛土新?属国已归东夏日,荒碑犹识上元春。 穿亭一水留僧供,夹寺三峰护法轮。中有双钩看欲起,光芒夜夜动星辰。 注释与赏析: 塞门从古杂烟尘,丹鹫谁移佛土新? 注释:塞门指的是边陲要塞,自古以来这里就混杂着尘土和烟雾。丹鹫是佛教中常见的吉祥鸟,它被认为具有驱邪避祸的力量。这里的“谁”指代未知的力量或神灵,它们将这片土地从佛土变为人间。 赏析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山海关城楼: “山海关”是明代的重要边防关隘,其城楼建于山海之巅,俯瞰着辽西地区。 2. 日暮凭栏望欲迷: 在日落时分,站在城楼上,眺望远方,景色美丽而辽阔,但视线被远处的风景所吸引,以至于几乎看不清眼前的风光。这里的“迷”字表达了一种强烈的视觉和心理冲击。 3. 禹贡万年归紫极: “禹贡”指的是古代中国的地理志书《禹贡》,其中记载了九州的山川河流
塞外观音岩 朔庭喜见战尘收,石洞思从大士游。 不道受降唐节度,何如奉使汉通侯。 天垂台观三千里,雪染颠毛四十秋。 短剑萧森心尚壮,君恩回首几时酬? 注释: 1. 《塞外观音岩·朔庭喜见战尘收》:这首诗描绘了北方边境战争结束的景象,诗人看到战争尘埃已经散去,心中感慨万分。 2. 《塞外观音岩》作者为明代诗人戚继光,其古诗全文如下:朔庭喜见战尘收,石洞思从大士游。 不道受降唐节度
【注释】 杨柳:柳树。易水濆:易水边。思恩:地名,在今广西南宁附近。中朝:指中原。经术:学问、才能。西粤(yuè):广西一带。幨帷初启:指侯民部刚刚到任,开始处理政务。郡符分:指侯民部将地方行政大权交给下属。五云:《庄子·逍遥游》中说,神人乘着云彩遨游于四海之外。这里比喻侯民部的政绩卓著,名传千古。 【赏析】 此诗作于诗人晚年,是一首颂扬友人的送别之作。 首联“杨柳春深易水濆,十年交谊两离群”
注释: 天际的云彩久久不散,他乡的禾黍又让我徘徊。 报君仍愧求龙种,草檄应多倚马才。 南国传家的只有二谢,东牟旧德有三槐。 寄言莲社当坛者,乘醉长登万里台。 赏析: 这是一首告别诗,写诗人夏日邀游,赋别同游诸子,并呈示诗社诸君子。 前两句“天际浮云久不开,他乡禾黍重徘徊。”写离别时的情景。天边浮动的云朵久久不散开,他乡的禾黍又让我徘徊。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诗人在异乡漂泊
【注释】 凌虚:指高高的楼阁。小队:指队伍很小。散:消散。春风:春风吹来,大地解冻,万物复苏。大漠:沙漠。蓬莱:神话传说中仙人居住的地方。沧海:大海。氤氲:形容烟雾弥漫的样子。石磴:石头台阶。回骑:返回京城的骑兵。石磴移尊:《晋书·山简传》:“山公(简)尝请嵇康、吕安为祖(顾恺之字)参军。于时宾客盈坐……山公与众宾共食,独上胡饼。康生既至,俄而食毕,以问主人:‘尊中有物,何故便啖?’山公笑曰
【注释】: 天风万里过仙槎(cā,船)——指海风很大。 凌大漠(líng,越过沙漠)——形容王山人胸怀壮志,有豪情壮志。 艰虞何用问悲笳(jiān,悲哀的笛声)——意思是说不必询问哀怨的笳音,因为它是表达愁苦情绪的。 骊驹(lí jū,即骊,骏马。)道路赊(shē,长远、遥远。)——意思是说骊驹奔驰于遥远的道路上,意味着离别的时日已长。 秋雁图南江国近——意思是说秋天的雁群飞往南方
【注释】杨公:指唐代诗人王昌龄(字少伯)。事:指《奉和元日咏怀应制》诗。灯:指元宵佳节的彩灯。 殿俯榆关迎六纛,旌移兰省阅初禖。 云间山色槯甍起,天外河流鼓角回。 骐骥中朝殊盛矣,貔貅乘塞亦雄哉! 他时呼酒祁连上,潦倒清秋三百杯。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为杨公在元夕之夜开府而作的一首酬唱诗。王昌龄以“奉和元日咏怀应制”来表达对杨公的敬意和祝福,同时借此机会抒发自己的情感。整首诗语言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