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俯榆关迎六纛,旌移兰省阅初禖。
云间山色槯甍起,天外河流鼓角回。
骐骥中朝殊盛矣,貔貅乘塞亦雄哉!
他时呼酒祁连上,潦倒清秋三百杯。
【注释】杨公:指唐代诗人王昌龄(字少伯)。事:指《奉和元日咏怀应制》诗。灯:指元宵佳节的彩灯。
殿俯榆关迎六纛,旌移兰省阅初禖。
云间山色槯甍起,天外河流鼓角回。
骐骥中朝殊盛矣,貔貅乘塞亦雄哉!
他时呼酒祁连上,潦倒清秋三百杯。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为杨公在元夕之夜开府而作的一首酬唱诗。王昌龄以“奉和元日咏怀应制”来表达对杨公的敬意和祝福,同时借此机会抒发自己的情感。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杨公深厚的情谊以及对元宵之夜的美好祝愿。
首联“殿俯榆关迎六纛,旌移兰省阅初禖”,描绘了一幅宏大壮观的画面。殿前榆关上迎来了六纛的迎接,象征着国家的强大;而兰省则代表着国家的繁荣昌盛。这里的“迎”、“阅”二字,分别暗示了迎接和查阅的意思,寓意着国家在元夕之夜的盛大庆典,同时也展现了国家的强大和繁荣。此外,诗句中的“云间山色”和“天外河流”也增添了画面的神秘色彩,让人不禁联想到壮丽的自然景观和国家的强大。
颔联“云间山色槯甍起,天外河流鼓角回”,进一步描绘了元宵之夜的美景。山色在云间若隐若现,仿佛被风吹拂起来,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美感;而天外的河流则如同一条巨龙般蜿蜒流淌,河水潺潺,与鼓角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幅和谐的画面。这句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声音,表达了作者对元宵之夜美景的赞美之情。
颈联“骐骥中朝殊盛矣,貔貅乘塞亦雄哉!”直接点明了诗歌的主题。这里用骐骥、貔貅这两个动物来形容国家的人才和力量。骐骥象征着国家的人才和能力,如骏马一般矫健有力;而貔貅则代表着国家的军队,如猛兽一般威武雄壮。这句诗通过对比骐骥和貔貅,表达了作者对国家人才和军队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寄托了对未来国家更加繁荣昌盛的美好祝愿。
末联“他时呼酒祁连上,潦倒清秋三百杯”,则是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望。祁连山上的美酒与秋天的清景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这里的“他时呼酒”意味着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可以一同畅饮美酒,度过美好时光;而“潦倒清秋三百杯”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未来生活的美好期许,希望在清秋时节与朋友一起畅饮美酒,共度美好时光。这两句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更寄寓了他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和憧憬。
这首诗通过对元夜景象的描绘和对国家人才、军队的赞誉,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繁荣昌盛的美好祝愿和对未来生活的期许。同时,诗人还通过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望,展示了自己豁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