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节几年开碣石,东来佳气动戎旃。
一枝春到吴梅上,千里烽销蓟戍前。
满目时艰堪共叹,破颜花事竟谁怜?
蚤知帝泽先畿甸,何限新声入夜弦!

元夕开府杨公自范阳过访,赋事以谢观灯火

使节几年开碣石,东来佳气动戎旃。

一枝春到吴梅上,千里烽销蓟戍前。

满目时艰堪共叹,破颜花事竟谁怜?

蚤知帝泽先畿甸,何限新声入夜弦!

【注释】:

  1. 使节:指古代的使者、使臣。
  2. 碣石:山名,在今河北省昌黎县西北渤海中。
  3. 戎旃(zhān):战旗,借指战争。
  4. 吴梅:泛指江南地区梅花盛开的景象。
  5. 蓟(jī)戍:古地名,今北京一带。
  6. 畿甸(jī diàn):指京城周围的地方,也指京城本身。
  7. 新声:新颖美妙的声音或乐曲。
  8. 帝泽:皇帝恩泽。

【译文】:
数年来的使节们从碣石出发,带来了东方的消息。春风又到了吴地的梅花上,而远方的烽火已经消失在了蓟州戍守的前哨。面对眼前的困难形势,我们不禁共同感叹,春天的花事竟然无人欣赏。我早就知道朝廷的恩泽首先惠及了京城周边的地区,不知还有哪些新的音乐能够进入夜晚的琴弦之中!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元夕节日的诗,通过描绘节日景象和个人情感,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之情。

首句“使节几年开碣石,东来佳气动戎旃”,描述了使节们数年如一日地从碣石出发,带来了东方的消息。这里用“几年”一词,表达了时间的漫长和任务的艰巨。使节们的到来,给北方带来了消息,也带来了希望。

次句“一枝春到吴梅上,千里烽销蓟戍前”,描绘了春天来临,吴地的梅花盛开,而远方的烽火已经消失在了蓟州戌守卫的前哨。这里的“一枝春”与“千里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与战争的残酷。同时,“一枝春”也象征着和平与繁荣,而“千里烽”则代表着战乱与破坏。这种对比,既突出了战争的残酷,也展示了春天的美好。

第三句“满目时艰堪共叹,破颜花事竟谁怜?”则是诗人对于当前困境的感受。他看到眼前的困难形势,不禁感慨万分,同时也为那些无法欣赏春天美景的人感到惋惜。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关怀。

最后一句“蚤知帝泽先畿甸,何限新声入夜弦!”则是诗人对于朝廷的功绩的赞美。他指出,朝廷的恩泽先惠及了京城周边的地区,而且还有许多新的音乐能够进入到夜晚的琴弦之中。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繁荣昌盛的期盼。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节日景象和个人情感的描写,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深沉的爱意和关怀之情。同时,诗中的对比手法和象征手法也为诗歌增添了艺术魅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