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
【注释】 蓟门:今北京市。 塞天昏:指边塞的天空阴沉。 残烟淡衬绿杨村:指夕阳映照下的村庄。残烟,指晚霞;绿杨村,指杨柳成荫的村庄。 胡:指北方民族。 汉有雄师在北门:汉代有强大的军队驻守在北门。 游骑:即游牧骑兵。 屯:驻扎。 【译文】 蓟门一带,雨后初晴,天光隐现,塞外天空阴沉,一半山容还被雨水染红。乱石滩上新水泛滥,漫过黄草岸;残阳如血,淡淡的余烟衬托着那绿杨村。北方的游牧民族已收马归巢
【注释】: 夏至时节,游人来到唐氏山庄。 青山来自沙漠之地,绿树杂于西皋之边。 醉后驱除酷暑的炎气,新城依傍暮色中波涛。 躺下来便觉得松影密布,高兴时面对野人的豪放。 怎不悲伤离别的道路?萧瑟疏落令人悲愁。 【赏析】: 夏日游唐氏山庄,这是一首写景诗,也是一首送别诗。此诗首联点出游人所在之地为唐氏山庄。“青山”二句写景,写出了山庄周围环境的幽美。青山、绿树、西皋、新城,都是诗人所见之物
【注释】乙卯元日登太平楼:乙卯年(1075)正月初一日登上太平楼。乙卯,宋哲宗元祐五年。高台元日一登游,东向扶桑送远眸:登上高高的太平楼,眺望远方,仿佛在送走春天的眼目。高台,即高楼。扶桑,传说中太阳所出之国,这里指东面。送远眸,是说春去秋来,时光易逝。 岸隐潮声连古戍,天回春意满芳洲:远处水边,隐约可见战船和营房,潮水声与潮汛相连,似乎与古代的边防哨所连在一起;天空回转着春天的气息
行边述 花事蹉跎候雁催,江南三月送春回。 蓟门桃李应何限,岁岁不知春去来! 注释: - 花事:指春天的花朵盛开的景象。 - 蹉跎:拖延的意思。 - 候雁:候鸟,春天迁徙时留下的雁群。 - 江南:这里泛指中国南方地区,特指江南地区。 - 三月:春季的三个月,通常指农历的三月份。 - 春回:春天归来,万物复苏的景象。 - 蓟门:古代地名,这里代指北京地区。 - 桃李:指桃花和李花
【注释】 1. 督兵:监督士兵。过:经过,路过。潮州渡:即潮州渡口。 2. 炎方七见春:炎方指北方炎热的地方,七见春即七次见到春天。 3. 又随残月渡江津:又随着月亮落山渡过江津。残月:指月亮即将落山,也即新月。 4. 行藏:行为和隐藏。莫使沙鸥识:不要让沙鸥识破你的行为和隐藏。沙鸥:一种生活在海滨或湖边的水鸟。 5. 一片浮云是此身:像一片飘浮的云彩就是你自己的身体。 【赏析】
诗句:缃桃千叶正宜春,万里风尘叹此身。 译文: 春天的桃花千叶竞开,美景让人心旷神怡,但在这万里之外的战场中,我不禁感慨自己的身世和命运。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戚继光在战乱之中所创作的一首抒情诗。通过“缃桃千叶正宜春”这一景象描绘,诗人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以及对战争残酷现实的无奈感叹。"万里风尘叹此身"一句,深刻反映了诗人身处乱世、身不由己的悲凉心境。最后两句“移向平章亭子畔
注释: - 一剑横空星斗寒: 剑气横亘天空,星光也为之颤抖。 - 甫随平虏复征蛮: 刚刚跟从平定边患、收复失地的将军征战回来。 - 他年觅取封侯印: 希望在将来能够找到被封为侯爵的机会。 - 愿向君王换此山: 愿意用这把剑去换取皇帝所赐的这座山。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题写万年宫壁时所作的一首咏物诗。诗人以剑为喻,表达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封侯拜相的愿望。同时,诗人也借剑来表达自己的豪情壮志
《山居》 何处舟横秋水中,道人家在五湖东。 黄庭诵罢柴扉启,一片飞云护药笼。 注释: 1. 何处舟横秋水中: 什么地方的船横在秋天的水里。 2. 道人家在五湖东: 道人住在五湖之东。 3. 黄庭诵罢柴扉启: 我读完了《黄庭经》,然后打开柴门。 4. 一片飞云护药笼: 像一片飞来的云一样保护着我的药笼。 赏析: 这首是一首描写隐者生活的小诗,表达了诗人对隐者生活的喜爱和向往。全诗语言简洁,意境优美
【注释】仙舟:仙人的船。洞送:在洞穴中送别。郭建初:郭子仪之孙,名不详。 【赏析】 此诗是诗人在仙游县仙溪口与郭子仪的孙子郭建初分手时写的。 首句“把酒仙舟个怆神”,写送别时的情境:仙舟,指仙游的船只,诗人站在船上,举杯饮酒,神情怅惘,十分悲伤。“个”字是助辞,用得恰到好处,使全句语气流畅自然。“钓鳌君去大江滨”,写郭氏家族远行。唐代宗时,郭子仪曾任朔方节度使,镇守西北边境
诗句:勒马游乡乡思催,十年不上望乡台。 译文: 骑马游历乡间,家乡的思念让人心急如焚,已经整整十年没有踏上那望乡台。现在正值清明时节,不禁感慨时光流逝,白发已至双鬓,谁人还能询问我陵阳三献之事? 赏析:本诗是明代诗人戚继光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展现了他为国家戍守边关的决心和毅力。全诗语言朴实无华,情感真挚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