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
诗句:勒马游乡乡思催,十年不上望乡台。 译文: 骑马游历乡间,家乡的思念让人心急如焚,已经整整十年没有踏上那望乡台。现在正值清明时节,不禁感慨时光流逝,白发已至双鬓,谁人还能询问我陵阳三献之事? 赏析:本诗是明代诗人戚继光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展现了他为国家戍守边关的决心和毅力。全诗语言朴实无华,情感真挚感人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作品,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和诗人的情感。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经时涉塞意难论,乍见春风入烧痕。 注释:经过很长时间在边塞,心中充满难以言说的忧愁;忽然看见春风吹过烧焦的痕迹,心中顿感温暖。 赏析:诗的开头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边塞生活的深深感慨,以及在寒冷的冬日突然感受到春风温暖的惊喜。"经时涉塞"表示长时间在边疆生活,"乍见春风入烧痕"则描绘了春风拂过被焚烧的痕迹
细雨霏微春又深,买花声度绿杨阴。 劳人不会东风意,分得红桃似赤心。 注释: - 细雨霏微:形容春雨细小而连绵不断,霏微是指小雨的样子。 - 买花声度:指在雨中漫步时听到花店的叫卖声。 - 绿杨阴:绿色的柳树荫下。 - 劳人:劳累的人。 - 东风意:春风的气息或意境。 - 分得:得到、获得。 - 红桃:红色的桃子。 - 赤心:真诚的心,此处比喻春天的生机勃勃。 赏析:
【诗句解析】 1. 令威一去几千载,瑶草萋萋华表闲。 注释:令威是西王母的三弟子之一,他曾经飞升而去,现在已经几千年了。现在看到华表上的仙鹤在悠闲地漫步。 赏析:诗人通过描绘令威已经飞升千年的景象,表达了对仙人的敬仰和思念之情。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变迁。 2. 不为采芝迟海外,还逢化鹤到人间。 注释:我并没有因为采灵芝而耽误海外之行,反而还能遇到化成仙鹤的仙人。 赏析
【注释】 宿石门驿:在今安徽寿县。 伏轼(shǐ):驾在车前横木上。轼,车子前面的横木。 时艰:时世艰难。 几:几乎。 非干冀北空群久:意思是说,不是由于冀北的战乱才导致群马离散。 羁靮(ji liè):羁縻,笼络、束缚。靮,同“羁”。 苦渐繁:“苦”通“冗”,指冗杂。渐繁,渐渐繁盛。 【赏析】 这首七绝,首句“伏轼长嘶动石门”描写了诗人在石门驿听到马嘶声的情景
【注释】: 1. 风尘已老塞门臣:指边塞的将士。塞,边境。塞门,边关。 2. 欲向君王乞此身:想向君主请求让我退出这个职位。乞,请求。 3. 一夜零霜侵短鬓:一夜之间寒霜打在鬓发上。零霜,零落的白霜。 4. 明朝不是镜中人:明天早晨就不是镜中的我了。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晚年的作品。诗人通过描写自己的病体和衰老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全诗情感深沉,意境深远
【注释】 燕越:今河北、山东一带。燕山、泰山之间,为战国时燕国和越国地境。烽烟:古代边境上用以报警的烟火,此指战争烽火。二十春:二十载春秋。一作“廿年春”。一日:一日之长,形容时间极短。又送:又带来。新愁:刚产生的愁绪。频:多次。 【赏析】 《病中偶成》是唐代诗人杜甫晚年的作品。此诗前半写自己疾病缠身,终日卧床;后半写因闻外面有战事,而引发出的新愁旧恨,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译文 疾病缠身让我憔悴不堪,咳嗽声声让人痛苦不已; 只有那庭院的明月在为我驱走烦恼和忧愁。 赏析: “边愁隐隐上颠毛,肺病那堪转侧劳?” 首句点明作者当时的处境:由于边关的战事,他不能像平常一样自由地出入,而是长期居住在军营之中。这一句诗中的"隐隐"二字,既写出了边地的阴云密布、风沙滚滚,又写出了他心情忧郁、心烦意乱的样子。 第二句是全篇的重心。诗人说
【释义】:浮生如梦,易老白首,不要因为过去的诺言而辜负了沙鸥。早就知道归隐山中是好,不因世风尘俗而作远游。 【注释】: ⑴浮世:指世事,浮沉于人世间。 ⑵蹉跎:光阴虚度、消磨。 ⑶毋:勿,表示禁止或劝阻的语气。 ⑷旧约:以前所立的誓言。负沙鸥:辜负沙滩之鸟。比喻违背诺言,背弃信义之人。 ⑸蚤:早,提前;知:了解,懂得;裘剑:穿皮衣,持宝剑;归山:归隐山林。 ⑹傍:靠近;风尘:指世俗的纷扰;作
【解析】 此为七绝,全诗共四句。第一二句是写景,“曾嗟雁唳越王台,何处分飞又北来”一句中“曾嗟”二字,表明诗人对往事的感伤;“雁唳”二字写出了雁鸣声,表达了作者对逝去时光的感慨。第二句“何处分飞又北来”一句中的“分飞”,指夫妻分离,这里借代了离乡背井、远离家乡的游子;“又北来”说明他们又来到了故乡,而自己却未能归乡,与亲人团聚,只能望眼欲穿地遥想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