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越烽烟二十春,一朝病集未闲身。
忽来窗外黄梅雨,又送新愁到耳频。

【注释】

燕越:今河北、山东一带。燕山、泰山之间,为战国时燕国和越国地境。烽烟:古代边境上用以报警的烟火,此指战争烽火。二十春:二十载春秋。一作“廿年春”。一日:一日之长,形容时间极短。又送:又带来。新愁:刚产生的愁绪。频:多次。

【赏析】

《病中偶成》是唐代诗人杜甫晚年的作品。此诗前半写自己疾病缠身,终日卧床;后半写因闻外面有战事,而引发出的新愁旧恨,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首句写诗人因病卧病在床已久。“燕越”,“未闲”,言战乱年代,诗人长期奔波在外,无暇顾及家庭,以致妻子儿女不能团圆。第二句承上启下,说自从二十年前离开故乡,就一直在外边奔走,而今因病卧床,未能回家。三、四两句写因闻战火,而引起新的忧愁。“忽来”、“又送”表明战争不断,战事频繁,诗人因此又添了一层忧愁。“新愁旧恨”,既指眼前的战事,又包括对往昔征战生活的追怀。“频”,多次,多次听到这讨厌的东西传来,使诗人更加烦闷不安了。

这首诗以“病中偶成”为题,实际上是一首忧国伤时的名作,通过写自己卧病在床,日夜思虑着国家的安危,抒发了杜甫对国家和人民深沉的爱,也表现了他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全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杜甫七律中的佳作之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