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
【注释】: 海上昔传有侠士,二十年来竟谁是? 鹖冠赴难风尘里,九塞三山八千里。 伤心泪洒将军坟,滦水无声低暮云。 呜呼夜台闻不闻,先生义气高人群! 南归笑掷囊中字,不向人间道其事。 【赏析】: 这首诗是郑山人赠郑友的作品。郑友因赴京求官不得而返闽,被贬谪为汀州通判。郑山人在福建时,与郑友是知交。郑友被贬后郑山人写了这首诗以赠之。诗的大意是:海上传说过去曾有侠士,但自二十年来,谁还能称得上侠士呢
【诗句】 振衣台 蓬莱有佳人,佩剑游南纪。 指顾山海间,徜徉群动里。 薄行幽径纡,乱石谁人驱? 中有千丈表,乘之临玉虚。 拂袖惊长风,浩歌空九衢。 飘摇揖王母,如闻琼佩琚。 幽人保元命,义士轻其躯。 雉飞不逾阜,鹏抟九万余。 巨翰如可挟,从此谢尘区。 【译文】 振衣台: 蓬莱仙岛有一位美丽的佳人,身佩宝剑在南荒之地游历。 她目光所及之处,山海之间,万物皆为之动。 漫步于幽静的小路
【注释】 蓟门:即蓟州,今天津市蓟县。升斗:量器名,容量一斗的容器。凋耗:衰败、消耗。讵:岂。差:不同。既均偿马金:既然要赔偿马匹的钱。充薪:充作柴薪。沟壑:深沟大壑,指穷苦的百姓。十:泛指十分之九。仳(pǐ)离:分家离婚,指流离失所。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战乱时期农民生活困苦,民不聊生,官府横征暴敛,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诗。首联写农民的悲惨遭遇,颔联写农民的生活困境,颈联描写人民的疾苦
蓟门述 叹息啊,边关将士令人心伤,听闻此情肝肠都断了。如今满眼都是创伤疮口,谁还能为穷困边关独自流泪? 不要惊讶反复的挫折和失败,改变航向在吕梁驰过太行。自古以来人的性情本来就没有恒常,更何况是佩戴着琼簪、穿着铁甲的将士! 我们这些士兵渴望建功立业,不必去责怪他人自己应该自重。上要勤勉于国家的饲养,历经十代强盛繁荣。偶尔手持戈矛守卫边疆。 既没有能力撰写退敌的文章,也没有计谋缚住左贤王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元宵王万户席上 暮霭初收火树悬,银河万丈遥相连。 繁星丽千门,明月当华筵。 高堂簇绮罗,宝炬开金莲。 鳌山掩映城不夜,昆仑顶上人如仙。 忽忆穷谷之元元,不知今夕何为然? 愿得君恩如灯月,一时照耀来九天。 关塞无尘烽火息,太平有象凤毛骞。 且与将军拌一醉,高歌潦倒春风前。 逐句释义: 1. 暮霭初收,火树悬挂空中,银河遥远而明亮。 注释:暮霭,黄昏时天空中弥漫的薄雾;火树
蓟门述 道逢老边卒,白发两垂颐。 不避五兵锋,向予重致词。 片言欲出口,双泪惨涟洏。 次第吐边情,一一三嗟咨。 赢卒当雄关,茕茕命如丝。 饷饩虽有常,粗粝不可炊。 仓庾隔数舍,两斛月所糜。 强者力负归,弱者易铢锱。 市贾谁欲售,竟为廪人资。 旧积与新征,交并眩所司。 陈陈恨相因,循弊无已时。 属夷时近关,仓皇势莫支。 外以助虏奸,内以邀重贻。 拂意戕逻卒,王制辄见縻。 将吏畏简书,徒增抚赉资。
蓟门述 忆从结发时,远戍渔阳陬。官卑分易尽,常得櫜鞬游。 倏奉天王命,分符东海头。怒发凌齐飙,壮图指吴钩。 弹冠桑梓间,父老慰且酬。再拜谢父老,黾勉展所猷。 薄言省繁役,妄意振颓流。遂得循例迁,幸免覆餗羞。 乙卯入吴会,倭奴正虔刘。帆樯日无辉,烽燹天为愁。 征兵出万里,吴儿何能谋?但称练土著,伊谁为之筹? 予承两将后,覆辙不敢由。檄募婺越士,交知苦相留。 当日主此盟,惟有谭郡侯。转瞬蔚如云
诗句输出:四瓜犹畏摘,两瓜更何如!一摘瓜分半,再摘蔓且除。 译文注释: 戚继光在《拟黄台瓜作》中表达了对农作物的担忧,担心人们过于频繁地收割会损害作物的生长,导致产量下降。他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认为应该合理分配收获的时间和数量,让农民有充足的时间去照顾庄稼的成长。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戚继光对农业劳动的尊重和对农民的关怀。诗中的“四瓜犹畏摘
凯歌 万人一心兮太山可撼,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干犯军法兮身不自由。 号令明兮赏罚信,赴水火兮敢迟留?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 【译文】: 万众一心啊能撼动太山,只有忠义之气才能冲天。主将亲我胜过亲父,冒犯军规身不由己。 命令明确赏罚得当,赴汤蹈火不敢迟疑。上报天子下救百姓,杀光倭寇寻个侯爵。 【注释】: 万人一心兮太山可撼——万人一心,士气高昂;太山可撼
【注释】 相期:相约。白首:指夫妻在一起到老,或至死不变心。郎:丈夫。行行:形容路途遥远。蓟门:古地名,在今北京市南。云沙:云气弥漫,沙石满空。寒衣:寒冷时的衣服。前执:手执。持妇德如金瓯:保持妻子的美德就像金瓯一样坚固,比喻忠贞不渝。三太息:多次叹息。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闺怨词。上片写女子对远出丈夫的思念,下片写自己坚贞不渝的情怀。全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