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勰
【诗句】 《礼》:以立体,据事剬范,章条纤曲,执而后显,采掇生言,莫非宝也。《春秋》:辨理,一字见义,五石六鹢,以详略成文;雉门两观,以先后显旨。其婉章志晦,谅以邃矣。《尚书》:则览文如诡,而寻理即畅;《春秋》:则观辞立晓,而访义方隐。此圣人之殊致,表里之异体者也。 【译文】 《礼记》:通过立体的方式,根据实际来制定规范,条理清晰、细微之处都能显现出来。采集并运用生动的言辞
诗句原文: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夫玄黄色杂,方圆体分,日月叠璧,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形:此盖道之文也。 译文:文章的品德是非常大的,它和天地共存。五彩斑斓的颜色交织在一起,各种形状都有各自的美。太阳和月亮相互辉映,形成了美丽的天空景象;山脉和河流清晰可见,构成了有序的地平面。这些都是“道”的自然之美。 关键词注释: 1. 自然之美:指自然界中事物的原始状态和形式。 2.
这首诗是《文心雕龙》中的《原道篇》,主要讲述了古代圣人如何通过研究天地自然来阐述道理,以及他们的教诲和智慧是如何影响后世的。诗中引用了《易经》中的一句话:“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说明言辞的力量可以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爰自风姓,暨于孔氏,玄圣创典,素王述训。 - 从风姓时代开始,直到孔子时代,古代圣人创造典章制度,传授经典教导。 2. 莫不原道心以敷章
【译文】 作者被称为圣人,述者被称为明君。他们铸造性情,功绩在上哲。孔子的文章值得听闻,那么圣人的情意就表现在文辞里了。 先王圣化的典籍流传至今;孔子的风采也溢于言表。因此远方称颂唐世,那便是盛况;近来褒扬周代,那是繁荣昌盛。这些是政化重视文采的证据。郑伯入陈国,因文辞之功;宋国置办折俎,以多文举礼。这是事迹重视文采的证据。赞美子产,就说“言语足以表达志向,文字足以表达言辞”;泛论君子
知音其难哉!音实难知,知实难逢,逢其知音,千载其一乎!夫古来知音,多贱同而思古。所谓“日进前而不御,遥闻声而相思”也。昔《储说》始出,《子虚》初成,秦皇汉武,恨不同时;既同时矣,则韩囚而马轻,岂不明鉴同时之贱哉!至于班固、傅毅,文在伯仲,而固嗤毅云“下笔不能自休”。及陈思论才,亦深排孔璋,敬礼请润色,叹以为美谈;季绪好诋诃,方之于田巴,意亦见矣。故魏文称∶“文人相轻”,非虚谈也。至如君卿唇舌
《周书》论士,方之梓材,盖贵器用而兼文采也。是以朴斫成而丹雘施,垣墉立而雕杇附。而近代词人,务华弃实。故魏文以为∶“古今文人,类不护细行。”韦诞所评,又历诋群才。后人雷同,混之一贯,吁可悲矣! 略观文士之疵∶相如窃妻而受金,扬雄嗜酒而少算,敬通之不修廉隅,杜笃之请求无厌,班固谄窦以作威,马融党梁而黩货,文举傲诞以速诛,正平狂憨以致戮,仲宣轻锐以躁竞,孔璋傯恫以粗疏,丁仪贪婪以乞货
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昔涓子《琴心》,王孙《巧心》,心哉美矣,故用之焉。古来文章,以雕缛成体,岂取驺奭之群言雕龙也。夫宇宙绵邈,黎献纷杂,拔萃出类,智术而已。岁月飘忽,性灵不居,腾声飞实,制作而已。夫人肖貌天地,禀性五才,拟耳目于日月,方声气乎风雷,其超出万物,亦已灵矣。形同草木之脆,名逾金石之坚,是以君子处世,树德建言,岂好辩哉?不得已也! 予生七龄,乃梦彩云若锦,则攀而采之
九代之文,富矣盛矣;其辞令华采,可略而详也。虞、夏文章,则有皋陶六德,夔序八音,益则有赞,五子作歌,辞义温雅,万代之仪表也。商周之世,则仲虺垂诰,伊尹敷训,吉甫之徒,并述《诗》、《颂》,义固为经,文亦足师矣。 及乎春秋大夫,则修辞聘会,磊落如琅玕之圃,焜耀似缛锦之肆,薳敖择楚国之令典,随会讲晋国之礼法,赵衰以文胜从飨,国侨以修辞扌干郑,子太叔美秀而文,公孙挥善于辞令,皆文名之标者也。
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盖阳气萌而玄驹步,阴律凝而丹鸟羞,微虫犹或入感,四时之动物深矣。若夫珪璋挺其惠心,英华秀其清气,物色相召,人谁获安?是以献岁发春,悦豫之情畅;滔滔孟夏,郁陶之心凝。天高气清,阴沉之志远;霰雪无垠,矜肃之虑深。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一叶且或迎意,虫声有足引心。况清风与明月同夜,白日与春林共朝哉! 是以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流连万象之际
时运交移,质文代变,古今情理,如可言乎?昔在陶唐,德盛化钧,野老吐“何力”之谈,郊童含“不识”之歌。有虞继作,政阜民暇,薰风咏于元后,“烂云”歌于列臣。尽其美者何?乃心乐而声泰也。至大禹敷土,九序咏功,成汤圣敬,“猗欤”作颂。逮姬文之德盛,《周南》勤而不怨;大王之化淳,《邠风》乐而不淫。幽厉昏而《板》、《荡》怒,平王微而《黍离》哀。故知歌谣文理,与世推移,风动于上,而波震于下者也。 春秋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