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作者曰圣,述者曰明。陶铸性情,功在上哲。夫子文章,可得而闻,则圣人之情,见乎文辞矣。
先王圣化,布在方册;夫子风采,溢于格言。是以远称唐世,则焕乎为盛;近褒周代,则郁哉可从。此政化贵文之征也。郑伯入陈,以文辞为功;宋置折俎,以多文举礼。此事迹贵文之征也。褒美子产,则云「言以足志,文以足言」;泛论君子,则云「情欲信,辞欲巧」。此修身贵文之征也。然则志足而言文,情信而辞巧,乃含章之玉牒,秉文之金科矣。
夫鉴周日月,妙极机神;文成规矩,思合符契。或简言以达旨,或博文以该情;或明理以立体,或隐义以藏用。故《春秋》一字以褒贬,丧服举轻以包重,此简言以达旨也。《邠诗》联章以积句,《儒行》缛说以繁辞,此博文以该情也。书契断决以象夬,文章昭晰以象离,此明理以立体也。四象精义以曲隐,五例微辞以婉晦,此隐义以藏用也。故知繁略殊形,隐显异术,抑引随时,变通会适,征之周孔,则文有师矣。
【译文】
作者被称为圣人,述者被称为明君。他们铸造性情,功绩在上哲。孔子的文章值得听闻,那么圣人的情意就表现在文辞里了。
先王圣化的典籍流传至今;孔子的风采也溢于言表。因此远方称颂唐世,那便是盛况;近来褒扬周代,那是繁荣昌盛。这些是政化重视文采的证据。郑伯入陈国,因文辞之功;宋国置办折俎,以多文举礼。这是事迹重视文采的证据。赞美子产,就说“言语足以表达志向,文字足以表达言辞”;泛论君子,就云”情欲诚实,辞欲巧饰”。这是修身重视文彩的证据。然则志足而谈文,情真而辞巧,这便是含蕴华美之玉牒,执掌文章之金科了。
【赏析】
《征圣》是《文心雕龙》中的第一篇,主要论述创作理论。此篇开宗明义地指出“作者曰圣,述者曰明”,强调了作家和作品的崇高地位。接着,作者又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文采的重要性:“夫鉴周日月,妙极机神;文成规矩,思合符契。” 这里,“鉴日”和“鉴月”比喻文辞,用来形容其精妙至极,如同日月的运行变化一般;“文成规矩”则是指文章的结构要符合一定的规范,如尺、矩等工具一样,才能达到“思合符契”的效果。接下来,作者分别列举了“简言以达旨”、“博文以该情”、“明理以立体”和“隐义以藏用”四种不同的写作手法,进一步论证了文采对于文学创作的重要性。最后,作者总结说,通过学习《春秋》、《邠诗》、《儒行》等经典著作,我们可以了解繁简、隐显、变通等各种不同的写作技巧,这些都是根据周孔的教义而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