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以子政论文,必征于圣;稚圭劝学,必宗于经。《易》称「辨物正言,断辞则备」,《书》云「辞尚体要,弗惟好异」。故知正言所以立辩,体要所以成辞,辞成无好异之尤,辩立有断辞之义。虽精义曲隐,无伤其正言;微辞婉晦,不害其体要。体要与微辞偕通,正言共精义并用,圣人之文章,亦可见也。颜阖以为仲尼饰羽而画,徒事华辞。虽欲訾圣,弗可得已。然而圣文之雅丽,固衔华而佩实者也。天道难闻,犹或钻仰;文章可见,胡宁勿思。若征圣立言,则文其庶矣。
赞曰:妙极生知,睿哲惟宰。精理为文,秀气成采。鉴悬日月,辞富山海。百龄影徂,千载心在。
【诗句】:
文心雕龙 · 征圣
是以子政论文,必征于圣;稚圭劝学,必宗于经。《易》称「辨物正言,断辞则备」,《书》云「辞尚体要,弗惟好异」。故知正言所以立辩,体要所以成辞,辞成无好异之尤,辩立有断辞之义。虽精义曲隐,无伤其正言;微辞婉晦,不害其体要。体要与微辞偕通,正言共精义并用,圣人之文章,亦可见也。颜阖以为仲尼饰羽而画,徒事华辞。虽欲訾圣,弗可得已。然而圣文之雅丽,固衔华而佩实者也。天道难闻,犹或钻仰;文章可见,胡宁勿思。若征圣立言,则文其庶矣。
【译文】:
因此子政在论述文学时,一定要从圣人那里寻求灵感;稚圭劝勉他人学习时,一定要以儒家经典为依据。《易经》说:“分辨事物正确的言论,断辞完备”,《尚书》说:“言辞注重内容的要点,不追求华丽。”因此我们知道正确的言论是用来立论的,内容的要点是形成言辞的基础,有了言辞就没有华丽的修饰。虽然精妙的议论曲折深奥,但不影响它作为正确言论的价值;微妙的言辞委婉含蓄,但不妨碍它的主要内容。内容的要点和巧妙的言辞应该同时被使用,正确的言辞和精妙的内容都应当同时被采纳。圣人的文章,也是可以借鉴的。但是颜阖认为孔子只是装饰羽毛,画上图画,只注重外表的华丽而忽略了真正的实质。即使是想要指责圣人,也是无法做到的。然而圣人的文采典雅美丽,正是那种外表华丽而内里充实的人啊。天道难以听闻,人们仍要努力探究;文章却可以见到,为什么不能深思呢?如果寻找圣人的言论并加以立论,那么文章就会多起来了。
【注释】:
- 文心雕龙:中国古代的一部文艺理论专著,由刘勰所著。
- 子政:即汉代的太史令司马迁(字子长),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史学家。
- 稚圭:即汉代的王充,他是当时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
- 《易》:指《周易》,古代的经典之一。
- 《书》:指《尚书》,古代的政治文献集。
- 《易》称:「辨物正言」,《书》云:「辞尚体要」。这句话的意思是《周易》强调辨别事物、判断是非,《尚书》强调言辞要讲究内容要点。
- 精义:指精妙的义理。
- 华辞:指华丽的言辞。
- 体要:指文章的主旨要点。
- 辞成:指文章形成之后。
- 辩立:指确立论点。
- 精义曲隐:指深入探讨而不显露的精妙义理。
- 微辞:指细微而含蓄的言辞。
- 体要与微辞偕通:意为文章的主旨要义与细微的言辞相互配合。
- 正言:指正确的言论。
- 精理:指深刻的理法。
- 百龄影徂:百岁如同影子般流逝。
- 千载心在:一千年的时光依然留在心中。
- 赞曰:这是作者自述的一段文字,用来赞美自己的文章。
- 妙极生知:形容学问高深,能够产生新的理解和知识。
- 睿哲惟宰:智慧和才能足以治理国家。
- 精理为文:指用精湛的理法来创作文章。
- 秀气成采:指美好的气质和才情能够成就文章的风采。
- 鉴悬日月:比喻文章的光辉照耀日月。
- 辞富山海:形容文章内容丰富,如同山海一般广阔。
- 百龄影徂:百岁如同影子般流逝。
- 千载心在:一千年的时光依然留在心中。
【赏析】:
这篇文章是一篇关于写作的文章,主要讲述了作者对于文章的看法和理解。他认为文章的创作需要从圣人那里寻求灵感,需要注重内容的要点,同时也需要运用精妙的语言。文章中引用了《周易》和《尚书》中的名言,来说明文章的精髓在于正确的言论和内容的要点。同时,他也提到了一些古代学者的观点,如王充等,来支持自己的观点。整篇文章结构严谨,观点明确,语言流畅,是一篇很有深度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