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文能宗经,体有六义;一则情深而不诡,二则风清而不杂,三则事信而不诞,四则义直而不回,五则体约而不芜,六则文丽而不淫。扬子比雕玉以作器,谓五经之含文也。
夫文以行立,行以文传。四教所先,符采相济。励德树声,莫不师圣;而建言修辞,鲜克宗经。是以楚艳汉侈,流弊不还,正末归本,不其懿欤! 赞曰:三极彝道,训深稽古。致化归一,分教斯五。性灵熔匠,文章奥 府。渊哉铄乎,群言之祖。
这首诗是《文心雕龙》中的一篇名为“宗经”的篇章。它主要讨论了文章应该遵循的原则,即宗经,也就是以儒家的经典为基础来创作。以下是这首诗的每一句的翻译、注释和赏析。
1. 故文能宗经,体有六义;一则情深而不诡,二则风清而不杂,三则事信而不诞,四则义直而不回,五则体约而不芜,六则文丽而不淫。
- 这句话的意思是:所以文学能继承经典,形式上有六种原则;一是感情深刻而不虚假,二是清新自然而不俗套,三是事实真实而不荒谬,四是道理正直而不回护,五是简洁而不杂乱,六是华丽而不过分。
- “故”表示因为或者所以,“文能宗经”指的是文章应该以经典为基础来创作。
- “体有六义”指的是文章在形式上应该有六种标准或者说原则。
- “一则情深而不诡”强调了情感的深度而不做作。
- “二则风清而不杂”强调了内容的清新而不杂乱。
- “三则事信而不诞”强调了事情的真实性而不夸张。
- “四则义直而不回”强调了道义的正直而不偏颇。
- “五则体约而不芜”强调了形式的简洁而不冗余。
- “六则文丽而不淫”强调了文采的美丽而不过分。
2. 扬子比雕玉以作器,谓五经之含文也。
- 这是引用扬雄的话,比喻五经就像雕刻玉石的工匠一样,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 “比雕玉”指的是比喻或比拟的意思。
- “作器”指的是制作器物。
- “谓五经之含文也”意味着五经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3. 夫文以行立,行以文传。
- 这句话的意思是:文章是用来表达思想和行为的工具,而思想行动又通过文章来传播。
- “夫”是一个古汉语的助词,用于引出句子。
- “文以行立”意味着文章是用来表达思想和行为的。
- “行以文传”意味着思想行动又通过文章来传播。
4. 四教所先,符采相济。
- 这句话的意思是:四种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学习和掌握知识,同时需要各种知识和技能相互补充和帮助。
- “四教”指的是四项教育,具体是指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
- “所先”指的是首要的任务。
- “符采相济”意味着各种知识和技能相互补充和帮助。
5. 励德树声,莫不师圣;而建言修辞,鲜克宗经。
- 这句话的意思是:激励道德和树立名声,没有不向圣人学习的;但发表意见和进行修辞,很少有人能够遵循经典。
- “励德树声”指的是激励道德和树立名声。
- “莫不师圣”意味着没有不向圣人学习的。
- “而建言修辞,鲜克宗经”指的是发表意见和进行修辞,很少有人能够遵循经典。
- “鲜克”意思是很少能做到。
6. 是以楚艳汉侈,流弊不还,正末归本,不其懿欤!
- 这句话的意思是:因此楚地的艳丽汉代的奢侈,流弊不能挽回,回归到本质,这是非常美好的事情啊!
- “是以”表示原因或结果。
- “楚艳汉侈”指的是楚国的艳丽和汉朝的奢侈。
- “流弊不还”指的是流弊不能挽回。
- “正末归本”指的是回归到本质。
- “懿”指的是美好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