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以立体,据事剬范,章条纤曲,执而后显,采掇生言,莫非宝也。《春秋》辨理,一字见义,五石六鹢,以详略成文;雉门两观,以先后显旨。其婉章志晦,谅以邃矣。《尚书》则览文如诡,而寻理即畅;《春秋》则观辞立晓,而访义方隐。此圣人之殊致,表里之异体者也。

至根柢盘深,枝叶峻茂,辞约而旨丰,事近而喻远。是以往者虽旧,余味日新,后进追取而非晚,前修文用而未先,可谓太山遍雨,河润千里者也。

故论、说、辞、序,则《易》统其首;诏、策、章、奏,则《书》发其源;赋、颂、歌、赞,则《诗》立其本;铭、诔、箴、祝,则《礼》总其端;纪、传、铭、檄,则《春秋》为根;并穷高以树表,极远以启疆,所以百家腾跃,终入环内者也。若禀经以制式,酌雅以富言,是仰山而铸铜,煮海而为盐也。

【诗句】
《礼》:以立体,据事剬范,章条纤曲,执而后显,采掇生言,莫非宝也。《春秋》:辨理,一字见义,五石六鹢,以详略成文;雉门两观,以先后显旨。其婉章志晦,谅以邃矣。《尚书》:则览文如诡,而寻理即畅;《春秋》:则观辞立晓,而访义方隐。此圣人之殊致,表里之异体者也。

【译文】
《礼记》:通过立体的方式,根据实际来制定规范,条理清晰、细微之处都能显现出来。采集并运用生动的言辞,这些都是非常宝贵的东西。《春秋》:辨别道理,一个字就能看出意义所在;用“五石六鹢”等来说明大义,以详略来形成文章;用“雉门两观”等来表明先后来表达主旨。其中委婉含蓄的文风,实在已经很深邃了。
《尚书》:阅读文言如同诡异的文字,但理解道理就能畅快;《春秋》:观察文字就能明白含义,而探寻深义却需要隐藏。这是圣人的不同风格,表里各异的表现。
至根柢盘深,枝叶峻茂,辞约而旨丰,事近而喻远。是以往者虽旧,余味日新,后进追取而非晚,前修文用而未先,可谓太山遍雨,河润千里者也。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礼记》、《尚书》、《春秋》、《诗经》和《尚书》等典籍的分析,展示了古代儒家学者对经典文本的独特理解和深刻见解。诗中强调了经典文献的重要性,认为它们是学习和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基础。通过对这些经典的深入解读,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古典文学的敬仰和热爱之情。同时,诗人也通过对这些经典的分析和评价,展现了自己对于古代文化的理解和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