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勰
自《风》《雅》寝声,莫或抽绪,奇文郁起,其《离骚》哉!固已轩翥诗人之后,奋飞辞家之前。岂去圣之未远,而楚人之多才乎! 昔汉武爱《骚》,而淮南作传,以为“《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蝉蜕秽浊之中,浮游尘埃之外,皭然涅而不缁,虽与日月争光可也”。班固以为露才扬己,忿怼沉江;羿浇二姚,与左氏不合;昆仑悬圃,非经义所载;然其文辞丽雅,为词赋之宗,虽非明哲,可谓妙才
文心雕龙·明诗 探究四言五言之美,赞颂诗歌艺术传承 1. 引言 - 诗言志,歌永言 - 诗歌与人类情感紧密相连 - 四言五言诗发展历史简述 2. 诗歌起源及意义阐释 - 《尚书》中的诗歌记载 - 诗歌在古代社会教育中角色 - 诗歌对后世文化影响 3. 四言诗特点及发展 - 四言诗句式与节奏感分析 - 四言诗在汉代流行及其原因 - 四言诗到五言诗转变过程 4. 五言诗兴起及其特色 -
晋代的文坛,群才华子逐渐走向轻绮风格。张华、潘岳、左思、陆机,都是诗坛翘楚,他们在正始之音中汲取灵感,在建安时期的作品里展现了柔和之力;有的将文学视为艺术,有的则追求流丽的风格以表现自我。这便是晋代文人的创作大略。 江南地区,诗歌创作受到玄风的影响,一些诗人嘲笑那些追求功利的心志,崇尚那些无实际意义的空谈。从袁宏、孙绰以下,虽然各自都有其独特的文采,但总体趋势是一致的,没有人能与之竞争
这首诗是《文心雕龙》中的一部分,主题是赞美诗歌对民生的反映和影响。 1. 赞曰:民生而志,咏歌所含。 译文:赞美诗人们关注民生并以此表达他们的志向。 注释:赞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感情。此处赞美诗人们关注民生,并用咏歌来表达他们的志向。 2. 兴发皇世,风流《二南》。 译文:诗歌能够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感,就像《诗经》中的风骚一样。 注释:兴发皇世
【诗句】: 文心雕龙 · 征圣 是以子政论文,必征于圣;稚圭劝学,必宗于经。《易》称「辨物正言,断辞则备」,《书》云「辞尚体要,弗惟好异」。故知正言所以立辩,体要所以成辞,辞成无好异之尤,辩立有断辞之义。虽精义曲隐,无伤其正言;微辞婉晦,不害其体要。体要与微辞偕通,正言共精义并用,圣人之文章,亦可见也。颜阖以为仲尼饰羽而画,徒事华辞。虽欲訾圣,弗可得已。然而圣文之雅丽,固衔华而佩实者也。天道难闻
《文心雕龙·辨骚》是刘勰创作的一篇文学理论文章,其中对屈原的《离骚》进行了高度评价。下面是诗句、译文和注释: 自《九怀》以下,遽蹑其迹;而屈宋逸步,莫之能追。故其叙情怨,则郁伊而易感;述离居,则怆怏而难怀;论山水,则循声而得貌;言节候,则披文而见时。是以枚、贾追风以入丽,马、扬沿波而得奇。其衣被词人,非一代也。 这句的意思是:自从《九怀》之后的作品,都迅速追随并模仿屈原的《离骚》。然而
这首诗是《文心雕龙》中的一篇名为“宗经”的篇章。它主要讨论了文章应该遵循的原则,即宗经,也就是以儒家的经典为基础来创作。以下是这首诗的每一句的翻译、注释和赏析。 1. 故文能宗经,体有六义;一则情深而不诡,二则风清而不杂,三则事信而不诞,四则义直而不回,五则体约而不芜,六则文丽而不淫。 - 这句话的意思是:所以文学能继承经典,形式上有六种原则;一是感情深刻而不虚假,二是清新自然而不俗套
《明诗》 按《召南·行露》,始肇半章,孺子沧浪,亦有全曲。《暇豫》优歌,远见春秋;《邪径》童谣,近在成世;阅时取证,则五言久矣。又古诗佳丽,或称枚叔,其《孤竹》一篇,则傅毅之辞。比采而推,两汉之作乎?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至于张衡《怨篇》,清典可味;《仙诗》《缓歌》,雅有新声。 文心雕龙 · 明诗赏析: 这首诗是对古代诗歌创作风格的分析与评价。首先
诗句释义: 夫神道阐幽,天命微显,马龙出而大《易》兴,神龟见而《洪范》耀。 译文: 神道的法则揭示了深奥的秘密,自然的法则在微妙的事物中显现出来。黄河里龙马出现图像就产生了《易经》,神龟在洛水负书出现。所以《周易·系辞》里说:“黄河出图,洛水出书,圣人效法它写作了经书。”讲的就是这些道理。 注释: 1. “夫”是古代汉语中的“第一人称”,这里用来引出下文的观点或论述。 2.
{"1. 《文心雕龙·宗经》是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的著作,主要探讨了经典文本的教育和价值。 2. 文中指出“经”指的是恒久不变的至高道理和不可更改的伟大教导,强调其重要性和权威性。 3. “三极彝训”表明了古代经典的崇高地位,“其书言经”则说明了这些经典是所有学问的基础和核心。 4. 接着作者描述了经典如何通过模仿天地、效法鬼神、参与物序和制定人纪等方式来展现其教育作用。 5. “皇世《三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