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太清
注释: 在夏天听道士讲道的初秋,二儿在花木掩映下的茅庵读书。一炷香炉的烟经半卷书简飘散。我闲适地坐在窗前教授儿女诵读《周南》,微风晴日,诵读声悠扬。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夏日听道士讲道的初秋,二儿子在花木掩映下的茅庵读书的场景。诗中通过对夏日听道士讲道的初秋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孩子们教育的关爱和期望,以及对孩子们成长过程的期待和祝福
乙未元旦 诗句解析 1. 声声爆竹散林鸦:描述新年伊始,家家户户放鞭炮的声音与乌鸦的叫声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节日的氛围。 2. 烟火春城千万家:烟火在春天的城市中绽放,照亮了成千上万的家庭,象征着新年的喜庆和热闹。 3. 碧瓦才临新日色:描绘了新春时分,新屋的瓦片刚刚被阳光照耀,显得格外鲜亮。 4. 宫镫未剪去年花:暗示虽然去年的花朵已经凋零,但今年的宫灯依旧璀璨
【注释】: 1. 双峰丫髻:形容女子头饰。 2. 道家装:道教服装,通常为道袍。 3. 回首云山去路长:回头望去,前方的道路很长很远。 4. 神仙颜可驻:神仙的脸面可以保持不老。 5. 麻姑:传说中的女仙人。 6. 成霜:指鬓发变白。 【译文】: 道士的打扮就像两峰并生,头上戴着丫髻。回首望去,前方的道路漫长,仿佛看不到尽头。不要以为神仙的脸面可以保持不老,麻姑已经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者。
这首诗的译文是:“经过一番磨炼才能通过一道关口,悟道无生心自然得闲。探求到真源何必多言,繁枝乱叶都须剪除。” 关键词解释: - 磨炼:比喻经历困难和挫折,需要不断努力和成长。 - 关:比喻难关,障碍。 - 悟道:指对道理或真理的理解。 - 无生:佛教用语,指不生不灭、永恒不变的存在。 - 心自闲:心态自然轻松,不受外界干扰。 - 真源:真正的源头,指事物的本质、根本。 - 论:讨论,阐述。 -
【注释】 游潜真洞:指游览潜真洞,潜真洞在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境内。晚归:傍晚回来。度梅儿岭:经过梅儿岭。度:过也。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秋日黄昏时作者在山路上行走的所见所感。全诗语言简练、清新自然,表达了诗人对秋天和故乡的深情。 描绘了一幅夕阳西下、乱山环绕、村庄笼罩在薄雾中的秋日景色。后两句写情,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喜爱以及回家的喜悦之情。整首诗意境优美,富有诗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题目为《游南谷天台寺》。下面逐句解释: 1. 三月三日天台寺,日午灵风入法堂。 注释:在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我到了天台寺,太阳已经正午,一股清凉的灵风吹进了法堂。 2. 一段残碑哀社稷,满山春草牧牛羊。 注释:那一块断裂的石碑上记载着国家的兴衰,山上的春草覆盖了整个山坡,牛羊在吃草。 3. 庭前柏子参真谛,洞口桃花发妙香。 注释:庭院前的柏树参透了世间的真理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一个夏日的清晨,乘船从城东返回时所经历的景象。首句“卅年不到城东去”表达了诗人对往昔时光的回忆和感慨。第二句“云水空蒙接远天”,描绘了天空与云水交融的景色,给人一种开阔而宁静的感觉。第三、四句“野岸新蜩鸣偶尔,山门枯木尚依然”,则通过描述鸟儿在野岸上偶尔鸣叫和山门上枯木依然挺立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感受和赞美。 最后两句“已非昔日僧迎客
己亥生日哭先夫子 虚室东风冷,幽居泻泪泉。 去年同宴乐,此日隔人天。 生死原如幻,浮休岂望仙。 断肠空有恨,难寄到君前。 注释: 己亥:即己亥年,即1099(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年,苏轼此时已60岁了。生日:指作者的诞辰,即生日。苏轼在1086年的正月十二日出生,故称己亥生日为“生辰”。 哭:哭祭,吊唁。 夫子:对老师、学者的尊称。 译文: 书房里,春风习习,却感觉如此寒冷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语言表达及技巧、作者情感的理解和把握,以及古代文化常识和古诗文的积累。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理解诗歌的内容,结合选项从内容、手法、感情等角度分析判断。此诗为七言律诗,首联写景,“春老花盈树,丰神借客传”是诗人在法源寺看海棠时所发出的感慨,“春老”即指春光已逝,“花盈树”,说明花儿盛开,满枝头;“丰神”即指花朵的神韵,“借客传”说明花香随风飘荡,远达客居之地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光的诗歌。下面是对每一诗句的解析: 遂过天宁寺 遂过:接着,继续前行; 天宁寺:一座寺庙的名字,在这里可能是诗人的行经之地。 译文:接着,继续前行,来到一座寺庙(天宁寺)。 花香染客裾 花香:花朵散发的香气; 客裾:指行人的衣服,这里指的是诗人自己。 译文:花香四溢,仿佛能染湿了行人的衣服。 藓碑迷故事,风障护春蔬 藓碑:苔藓覆盖的石碑; 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