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过天宁寺,花香染客裾。
藓碑迷故事,风障护春蔬。
野草浓于绣,遥山淡若虚。
方今正望雨,宿麦及时锄。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光的诗歌。下面是对每一诗句的解析:
遂过天宁寺
遂过:接着,继续前行;
天宁寺:一座寺庙的名字,在这里可能是诗人的行经之地。
译文:接着,继续前行,来到一座寺庙(天宁寺)。
花香染客裾
花香:花朵散发的香气;
客裾:指行人的衣服,这里指的是诗人自己。
译文:花香四溢,仿佛能染湿了行人的衣服。
藓碑迷故事,风障护春蔬
藓碑:苔藓覆盖的石碑;
谜题:古代诗文中常用“谜”来指代难以理解或难以表达的事物。
译文:苔藓覆盖的石碑上,仿佛隐藏着千年的故事。而微风则像一道屏障,保护着春天的蔬菜。
野草浓于绣,遥山淡若虚
野草:野外生长的草;
浓于绣:比喻野草茂盛得好像刺绣一样。
译文:野草长得又高又密,远远看去就像是一幅精美的刺绣。
遥山淡若虚:形容远处的山峦在云雾中若隐若现。
译文:远山在雾气中若隐若现,如同虚无缥缈一般。
方今正望雨,宿麦及时锄
译文:现在正是期待雨水的时候,所以要及时除去田间的宿麦。”方今”是指当前的时间。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旅行途中所见的自然风景和农民辛勤耕作的情景。诗中的“花香”、“风障”、“野草”、“遥山”等词语,都生动地描绘出了大自然的美丽与宁静。而“方今正望雨”一句则揭示了诗人对农事生活的关注和同情,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关心和尊重。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农民辛勤劳作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