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好,桑柘一村村。
万点鸭儿浮远岸,几家稚子候柴门。
风雨近黄昏。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首先要读懂诗歌内容,理解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作答。本题要求考生逐句解释诗句的意思并给出注释,然后赏析。
“忆江南”:词牌名,属于《忆江南》词调的一首词。这首词是作者回忆江南生活的作品,通过描写一幅幅江南水村的画面来表现作者对江南的喜爱之情。
“江南好,桑柘一村村。”第一句点明主题,表达了作者对于江南的赞美和喜爱之情。江南地区地势平坦,气候温和,物产丰富,风景秀丽,自古以来就被视为人间乐土。这里用“桑柘”来形容江南的景色,展现了江南的美景和丰饶的物产。
“万点鸭儿浮远岸,几家稚子候柴门。”第二句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一群鸭子在江边嬉戏,几只小孩子在门口等待。这里的“万点”形容了鸭子的数量之多,而“稚子”则形容了孩子们的纯真可爱。
“风雨近黄昏”是全词的结尾部分,描述了风雨来临前的景象以及作者的感受。这句诗表达了诗人面对风雨即将到来时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期待。
【答案】
译文:
江南风光好,桑树和柘树成林,村庄一个挨着一个。江上白鹭千万只,远处江岸等候着回家的孩子们。风
雨将至天色晚,夕阳西下映红了半边天。
注释:
桑:指桑树,古代常用来象征富贵。柘:指柘树,是一种常绿灌木。
万:很多。点:形容词后缀,用于形容数量或程度。点:名词后缀,用于形容事物或人。
浮:漂浮。
几:疑问代词。指几个、几颗。
柴:指柴草门。
黄昏:傍晚时分。此处用来描绘天气的变化。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词章。全篇紧扣着“江南好”这一中心,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江南水村的美丽景色。
开头两句,以“桑”“柘”为线索,把整个江南水村展现在读者眼前,勾勒出江南水村的轮廓。
三、四句进一步展开,描绘水村里的生活场景。这两句话中“万点”“家”“儿”都是特写镜头,突出了水村里儿童的天真无邪、活泼可爱。
五、六句写景。“风雨”二字点明了时间,也暗示了下文所写景象的背景——风雨将至。“近黄昏”表明了时令。
尾句是全词的主旨,也是整首词的感情所在。此时作者正站在水村之中遥望远方,心中不免生出了一丝忧虑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