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里楼台看不真,绿杨隔断倚楼人。
谁谓含愁独不见,一片,桃花人面可怜春。
芳草萋萋天远近,难问,马蹄到处总消魂。
数尽归鸦三两阵,偏衬,萧萧暮雨又黄昏。

定风波 拟古

花里楼台看不真,绿杨隔断倚楼人。

谁谓含愁独不见,一片,桃花人面可怜春。

芳草萋萋天远近,难问,马蹄到处总消魂。

数尽归鸦三两阵,偏衬,萧萧暮雨又黄昏。

【注释】:定风波:词牌名。拟古:仿效古人的词调而作的词。花里楼台:指在花丛中的楼台。看不真:指楼台里的景物模糊不清。绿杨隔断:绿杨柳把楼台隔开。倚楼人:站在楼上的人。谁谓:难道谁说。含愁:有愁闷。独:独自。一片:形容春天桃花盛开时的美丽景象。可怜:可爱。芳草萋萋:芳草茂盛。天远近:指天与地之间的距离远。难问:难以询问。马蹄到处:马儿奔跑时蹄子扬起尘土的地方。消魂:形容因思念而心神烦乱,不能自已。数尽:算完。归鸦:傍晚飞回巢穴的乌鸦。三两阵:几阵。偏衬:衬托。萧萧暮雨:萧萧,指秋风吹过的声音。黄昏:傍晚。

【赏析】:

《定风波·拟古》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作品,此词上片写闺中人的相思之情;下片写游子的思乡之苦;全词语言优美,感情真挚,意境幽美,耐人寻味。

首句“花里楼台看不真”,以“看不真”三字起头,便将读者的视线引向了那缥缈迷离、若隐若现的楼台之中,暗示出闺人虽身处其中,却无法看清楼台的真面目。接着,词人用“绿杨隔断倚楼人”一句,点出了“绿杨”这一意象,既写出了楼前的绿杨树茂密参天,又写出了倚楼人的孤独寂寞。紧接着,词人以“谁谓含愁独不见”一句宕开一笔,表面上是在说闺中人虽然孤独寂寞,但却并不因此而感到忧伤愁苦,反而认为闺中之人之所以看不到外面的一切,是因为自己心中充满了忧愁,这实际上是在反话正说,进一步强调了闺中人对外界的无知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自我安慰和心理错觉。

下片“芳草萋萋天远近,难问,马蹄到处总消魂”,则通过描写芳草、天、马蹄等自然景物,来抒发主人公内心的愁苦之情。首先,词人用“芳草萋萋”来形容芳草的茂盛,既表现了芳草的生机勃勃,又暗喻了主人公心中的愁苦。接下来,词人又通过“天远近”一句,来表达主人公对天地间的距离感,同时也表现出她内心对于未知事物的渴望和向往。而“难问”二字,则更是直接表达了主人公对于这种距离感的无奈和困惑。最后,词人再用“马蹄到处总消魂”一句,来表达主人公内心的痛苦和焦虑。这里的“消魂”二字,不仅形象地描绘出主人公内心的痛苦,更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悲哀和无奈。

最后两句“数尽归鸦三两阵,偏衬,萧萧暮雨又黄昏”,则是通过描写归鸦、夕阳等自然景物,来进一步强化主人公内心的愁苦之情。首先,词人用“数尽归鸦三两阵”一句,来描绘归鸦归巢的场景,既表现了归鸦的归巢习性,又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孤独和无助。接着,词人又通过“偏衬”二字,巧妙地将归鸦归巢的景象与主人公内心的愁苦相联系,从而使得这种愁苦更加深刻和动人。最后,词人用“萧萧暮雨又黄昏”一句,来描绘夕阳西下、暮雨潇潇的景象,既表现了自然界的变化无常,也暗示了主人公心中的愁苦无法摆脱。

这首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以及对主人公内心情感的刻画,成功地展现了一个闺中女子的相思之情以及一个游子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这首词的语言优美、感情真挚、意境幽美,也是宋词中的经典之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