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往城西寺,还须待杏花。
羸躯仍怯冷,好景不容赊。
柳眼蘸春水,渡头明晚霞。
溪山生暝色,闪闪数归鸦。

注释:

次:再次,再。夫子:对孔子的尊称。原韵:即原韵诗,指这首诗的韵脚是平水韵中去声二十二祃韵部,所以这首诗的押韵字必须选择这个韵部的字。

欲往城西寺,还须待杏花。

想前往城西寺庙,还要等到杏花盛开。

羸躯仍怯冷,好景不容赊。

瘦弱的身体仍然感到寒冷,美丽的风景不能等待。

柳眼蘸春水,渡头明晚霞。

柳树的眼睛沾满了春天的水,渡口的尽头映照着傍晚的晚霞。

溪山生暝色,闪闪数归鸦。

溪边的山色被暮色笼罩,几只乌鸦在闪烁着。

赏析:

此诗以清明为题,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生命和时光的深刻理解。

首句“欲往城西寺”描绘出诗人想要前往寺庙的愿望,而“还须待杏花”则暗示了这一愿望的实现需要等待。这种矛盾的情感体现了诗人内心的纠结与挣扎。

第二句“羸躯仍怯冷”,诗人以自己的身体作为比喻,表达了自己对寒冷的畏惧。这种身体上的体验使得他无法真正地享受春天的美好。然而,第三句“好景不容赊”却打破了这种困境,意味着即使身体上有所不适,也不应该错过美好的风景。这种矛盾的态度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抉择。

诗人转向自然景观的描述。第四句“柳眼蘸春水”描绘了柳枝在春风中摇曳的情景,仿佛在向人们展示春天的气息。而第五句“渡头明晚霞”则描绘了夕阳下的景色,给人一种宁静而又美丽的感觉。这些自然景物的描述,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也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感悟。

最后一句“溪山生暝色,闪闪数归鸦”则描绘了夜晚降临后的景象。溪边的山被暮色笼罩,而归巢的乌鸦在闪烁着。这种描写不仅增加了诗歌的画面感,也传达了一种孤独和寂寥的情绪。

此诗通过对春天、生命和时光的深刻理解,以及通过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