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徵明
【诗词原文】 忆昔四首次陈鲁南韵 其四 一命金华忝制臣,山姿偃蹇漫垂绅。 愧无忠孝酬千载,曾履忧危事一人。 陛拥春云严虎卫,殿开初日照龙鳞。 白头万事随烟灭,惟有觚棱入梦频。 【注释解释】 1. 一命金华:指皇帝的恩宠。金华是金华山,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此处用以形容皇帝的恩宠。 2. 忝制臣:表示自谦。忝,意为羞愧;制臣,指受皇帝命令或任命的人。 3. 山姿偃蹇:形容山势高峻、挺拔。偃蹇
次韵答张西峰少参 司空揣分自宜休,元亮无心任去留。 四海何人怜白发,百年吾道有沧洲。 破除尘梦惺惺在,点检山林事事幽。 即去已输君一着,十年前与白云游。 接下来将为您逐句解读这首诗: 1. 第一联:“司空揣分自宜休,元亮无心任去留。” - 解析:“司空揣分”意指过分计较职位和地位,这里表达了诗人对于官场名利的淡然态度。诗人认为,既然自己已经明白了这种身份带来的束缚,就应该及时抽身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首先要审清题干,明确要求,然后根据对诗歌的内容的理解,从形象、语言、技巧等方面分析。 “平山堂上草芊绵”,写诗人登上了平山堂。“平山堂上”点出登高之地,“草芊绵”形容平山堂上的绿草丰茂,一片青葱。这一句中“芊绵绵”写出了草地的繁盛,“芊”即长而细的样子,“绵”是绵延不断的意思。这两句的意思是:登上平山堂时,看到满目青翠
【注释】 绿树成阴:绿树茂盛,阳光被树叶遮蔽。 径有苔:小路上长满了苔藓。 园庐无恙:园里的屋舍完好无损。 容疏懒:自得其乐,安于闲适。 明主:贤明的君主。 投老地:指归隐的地方。 烟霞:山间的云雾和彩霞。 书台:读书用的石台。 横塘路:地名,在湖州(今属浙江)。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在湖州任上时曾写下《还家》诗,抒发过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这首诗是诗人归家后作。 开头两句
赵丽卿侍御邀游冶城 落水萧萧带远空,冶城高处见秋风。 重将白发游江左,依旧青山似洛中。 有客樽前谈梦鹿,何人天际慕飞鸿。 荒墩寂寞埋秋草,犹自风流忆谢公。 注释: 1. 落水萧萧带远空,冶城高处见秋风:形容水面上的落叶随着秋风飘荡而去,落在远处的高空。 2. 重将白发游江左,依旧青山似洛中:再次带着满头的白发去游览江左,但看到眼前的青山时,又让人想起洛阳的山景。 3. 有客樽前谈梦鹿
【注释】 三载追随供奉班:陆举之在长安三年,跟随皇帝的身边,为皇帝服务。供奉:侍奉皇上或皇帝左右的官员。班:这里指宫廷中的官职。方舟千里又同还:陆举之要离开长安回乡了,作者送他的船已经驶出长安城。 君行问寝辞青琐:陆举之行前向皇帝辞别,请求准许他回家探亲,皇帝答应了。青琐:古代帝王宫殿的门上用青丝编成的连环。 我已焚鱼住碧山:陆举之回去以后,作者在家乡隐居。焚鱼:烧鱼,指隐居生活。碧山:山色青绿
【注释】泮:解冻。次:追随,效法。应接:应付。樱笋:樱桃和竹笋。阑残:尽兴。 【赏析】《冰泮志喜次黄才伯韵》是北宋文学家苏东坡的诗作。此诗是苏东坡于熙宁七年(1074年)春天过吴门时所作的一首纪事七律。诗中描绘了一幅春日里诗人乘船经过水乡的江南景色。首联写春风解冻,断冰片片飞下晴滩,为下文描写垂杨映水、樱桃竹笋、吴地风光做铺垫。颔联写满目江山,春景无限好。颈联写回家所见,樱桃竹笋未尽
【注释】 莺啼三月过维扬,来上平山郭外堂。江左繁华隋柳尽,淮南形胜蜀冈长。百年往事悲陈迹,千里归人喜近乡。满地落花春醉醒,晚风吹雨过雷塘。 【赏析】 扬州在唐代是著名的大都市,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的美誉。诗题中的“过”,即指诗人来到扬州,登临平山堂。 第一句写莺歌燕舞的春天已过去,而扬州城依然如故,这既写出了扬州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也暗示了作者此时的心情——对扬州的留恋。
这首诗是诗人在除夕之夜所作,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首句“黯黯离愁酒半醺”,描述了诗人在除夕之夜,因离愁而饮酒至半醉的状态。这里的“黯黯”形容诗人心中的忧愁如同夜色一般深沉。 次句“不眠闲读送穷文”,诗人选择在不眠之夜,独自阅读那些关于送穷的诗文,以此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这里的“送穷”是指人们在除夕夜祭祀的一种仪式,用以驱除穷鬼,祈求来年的丰收和幸福。通过这种方式
东风早晚到天涯,客子逢春正忆家。 柏叶漫传元旦酒,江梅应发故园花。 不愁逆旅无亲戚,依旧江湖有岁华。 深负郑庄腾荐剡,游岩痼疾久烟霞。 【注释】: 丁亥元日次才伯韵二首 其一: 【赏析】: “东风早晚到天涯”,起句即写春风拂面、吹绿大地的生机,同时也暗示了作者此时身处异乡的孤独与落寞。 “客子逢春正忆家”则点明了作者的身份——一名在外为客之人,他在春天这个万物复苏的季节里特别思念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