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徵明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元稹所作的五言律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译文: 朝日曈曈照水涯,春风次第到贫家。 注释:清晨的太阳明亮照耀着江边,春风温柔地依次吹进了贫穷的家庭。 译文:清晨的阳光明媚,照在江边的水面上,春风温柔地依次吹进这个贫苦的家庭。 轻烟漠漠初含柳,残雪飞飞不作花。 注释:淡淡的烟雾渐渐笼罩着柳树,残存的雪花轻轻飘落,却不化作花朵。 译文:淡淡的烟雾笼罩着柳树,残存的雪花轻轻飘落
腊日与才伯小酌追怀去腊午门赐燕去岁嘉平,燕紫宫,长筵错落午门东。 一时随例沾恩泽,此日追思叹转蓬。 节叙不禁双鬓改,江湖犹幸一樽同。 柳条萱草何须问,且共天涯目断鸿。 注释: 1. 去岁嘉平,燕紫宫:指去年的春节在皇宫中庆祝。 2. 长筵错落午门东:形容宴会上的酒席丰盛,菜肴多样。 3. 一时随例沾恩泽:因为按照惯例受到皇帝的恩赐。 4. 此日追思叹转蓬:感叹时光飞逝,像蓬草一样随风飘散。 5.
诗句解析: 1. 独骑羸马出枫宸 - 这一句描述了一个人骑着一匹瘦弱的马,从京城出发的情景。"枫宸"可能指的是京城,而"羸马"和"出"表达了一种孤独和离开的情感。 2. 回首长安万斛尘 - 长安在古时被称为"长安城"或"西京",是古代中国的首都,这里可能用来形容历史的沉淀和复杂。"万斛尘"形容的是尘埃漫天的景象,象征着繁华背后可能隐藏的混乱和尘土。 3. 白发岂堪供世事 - "白发"指年老的头发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于谦所作,其内容主要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和对时局的忧虑。以下是诗句的解释及赏析: 长河十月朔风悲,零落貂裘不受吹。 译文:黄河之水奔流不息,十月寒霜肃杀,北风凄厉,我披着单薄的貂皮大衣依旧不惧寒冷。 注释:长河:指黄河;朔风:北风;零落:形容衣衫褴褛;裘:皮衣;不受吹:不惧严寒。 赏析:此句描绘了诗人面对严冬的凛冽寒风,依然保持着坚定的态度,不畏严寒
【注释】 鸟道:险峻的山路。巇㠊:崎岖不平,险峻。赊:远。从臣:随从的臣子。分省:分任地方行政长官。三巴:指今四川一带。中朝:指朝廷。云山:代称京城或中央。内史:官名,为中书省长官。锦水:即锦江,在成都。烂熳:盛大的样子,这里指恩泽浩大。苍玉节:指皇帝颁发的符节,象征高官厚禄。依然:依旧。紫薇花:指宫苑中的花木,也比喻皇帝居住的地方。论思地:指翰林院,是皇帝的顾问机构。翘首:仰望,盼望
【注释】 ⑴送蔡巨源参政:作者在诗中送别友人。蔡巨源,名不详,为作者好友。 ⑵廿年:二十年。 ⑶都城:京城。 ⑷使君:指地方长官或刺史。 ⑸清风万里:形容风高气爽,景色宜人。 ⑹潞水:即潞河,发源于山西平顺县,流经潞州(今长治)至河南辉县入卫河。后泛指黄河。 ⑺明月孤舟:以月夜孤舟自喻。 ⑻尘土欺人:意谓世态炎凉,人情不古。 ⑼何处更论诗:言自己已不再谈论诗学了。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
诗句解释: 1. 解却从前供奉衣,朝行除籍简书稀。 - 关键词: 供奉衣、除籍简书稀 - 注解:这里指的是辞去了朝廷的官职,不再担任供奉之职,而去除户籍中的记录,使得在官方文件中不再提及。 2. 非关疏拙明时弃,自惜驱驰雅志违。 - 关键词: 疏拙、明时弃、雅志违 - 注解: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并不因为自己的才能不足而被时代所抛弃,而是珍视自己追求高雅志趣的决心和行为。 3. 飘泊又惊年欲暮
霜花惨淡覆盖征衣,关塞萧条,雁影稀疏。 游子天涯苦行役,故人岁晚惜分违。 还家短梦秋无赖,伴客残缸夜有辉。 犹胜前时羸马上,满头风雪趁朝归。 注释: 1. 霜华惨淡袭征衣:霜花(也称为“霜花”或“雪絮”)覆盖了出征者的衣物,给人一种寒冷和凄凉的感觉。 2. 关朔萧条雁影稀:指的是边疆地区,因为天气寒冷,所以大雁很少,显得空旷而萧瑟。 3. 游子天涯苦行役
南来拂拭芰荷衣,旋觉沙尘出郭稀。 我已去来无复恋,天于人事每多违。 流澌十月关河冷,积雪千山草木辉。 想见幽居无限好,春风应待主人归。 注释: 1. 南来拂拭芰荷衣:指诗人刚从南方归来,擦拭着身上的芰荷衣物。 2. 旋觉沙尘出郭稀:很快感到城外的沙尘已经稀少。 3. 我已去来无复恋:表示自己对于官场生活的厌倦和不再留恋。 4. 天于人事每多违:形容人世间的许多事情往往与天道相违背。 5.
关河岁晏客衣单,满鬓秋风裹鹖冠。 尘土自怜疲马倦,江湖谁念白鸥寒。 去来信有天机在,阅历方知道路难。 憔悴不忘飘泊处,方舟冰雪潞河干。 注释: 1. 关河岁晏客衣单:关河,指边境,岁末时分边疆寒冷,客人的衣物变得薄弱。 2. 满鬓秋风裹鹖冠:形容自己头发斑白,戴着鹖鸟形状的帽子,形象地描绘了岁月的痕迹和生活的艰辛。 3. 尘土自怜疲马倦:形容诗人对自己的处境感到怜悯,像疲惫的马一样被生活所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