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载追随供奉班,方舟千里又同还。
君行问寝辞青琐,我已焚鱼住碧山。
尘土自怜羸马倦,江湖莫羡白鸥闲。
匆匆手袂何须恋,剡曲吴淞一水间。
【注释】
三载追随供奉班:陆举之在长安三年,跟随皇帝的身边,为皇帝服务。供奉:侍奉皇上或皇帝左右的官员。班:这里指宫廷中的官职。方舟千里又同还:陆举之要离开长安回乡了,作者送他的船已经驶出长安城。
君行问寝辞青琐:陆举之行前向皇帝辞别,请求准许他回家探亲,皇帝答应了。青琐:古代帝王宫殿的门上用青丝编成的连环。
我已焚鱼住碧山:陆举之回去以后,作者在家乡隐居。焚鱼:烧鱼,指隐居生活。碧山:山色青绿,这里代指作者居住的山中。
尘土自怜羸马倦:我虽然也身受官场的奔波和劳苦,但是比起陆举之的远道归家,自己更感愧悔。
江湖莫羡白鸥闲:不要羡慕江上的白鸥那样自由自在,悠闲无事的生活,因为我自己也有不得已的原因。
匆匆手袂何须恋:赶快分手吧,我们之间用不着留恋。
剡曲吴淞一水间:我的故乡就在浙江的嵊县,离这儿不远,你只需从吴淞江渡口乘船过江就到了。
【赏析】
此诗首联写送别的场面。“三载”,即三年;“追随”二字表现诗人对友人陆举之的深厚情谊;“方舟”句,言陆举之所乘坐的船只已经出发;“又同还”,既写出陆举之即将回到家乡,同时也表明诗人也要回到隐居之地。“君行”二句,是送别时临别赠言。意思是说陆举之这次离开长安返家后,请皇帝恩准他在临行前向皇帝辞别,并请求准许他回家探亲,皇帝答应了。“辞青琐”,即辞别皇帝,青琐门指皇宫。“已焚鱼”,是说陆举之在返回故乡后,作者在家乡隐居,过着渔樵隐逸的生活,与世无争。“住碧山”,即在山中隐居,碧山是山色青绿的颜色,这里代指作者隐居的山。“自怜”,是说自己虽然也身受官场的奔波和劳苦,但是比起陆举之的远道归家,自己更感愧悔。“莫羡”二句,是说不要羡慕江上的白鸥那样自由自在,悠闲无事。因为自己也是身不由己,有迫不得已的原因。“匆匆”句,是说赶快分手吧,我们之间用不着留恋。“剡曲”、“吴淞”,都是地名。“一水间”,言江水仅隔一水之隔,陆举之很快就到我家了。
颔联承上启下,写陆举之辞别皇帝之后的行动。“君行”句承上句的“青琐”,说明陆举之在离开皇帝之前向皇帝辞别。“问寝”,是问候起居的意思;“辞青琐”就是请求皇帝让他回家探亲;“我已经焚鱼”,是说他回家后过着隐居生活,不问世事。“住碧山”,是说他隐居的地方在山上;“已焚鱼”即“焚鱼止则”,是住在山中的意思。“自怜”“莫羡”二句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君行”二句的诗意,说明作者对陆举之远道归来表示祝贺。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不要羡慕江上的白鸥那样自由自在,悠闲无事。因为你我都有身不由己的原因。”
颈联承上启下,写陆举之辞别皇帝后回到家中。“尘埃”句承上启下,意思是说我虽然也身受官场的奔波和劳苦,但是比起陆举之远道归来,我更感惭愧、懊悔。“江湖莫羡”,是说你不要羡慕江湖上的白鸥那样悠游自在、悠闲无事的生活;因为自己也是有不得已的原因。“莫羡”二句承上启下,承接上文“自怜”、“莫羡”二句的诗意,说明作者对陆举之远道归来表示祝贺。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不要羡慕江湖上的白鸥那样悠游自在、悠闲无事。因为我们都是有身不由己的原因。”
尾联承上启下,写陆举之辞别皇帝后回到家中的情景。“匆匆”句承上启下,意思是说赶快分手吧,我们之间不需要留恋。“手袂”,“袂”是指手臂所围成的边缘,“手袂”指衣袖,这里借喻离别的情景。“剡曲”“吴淞”都是地名。“一水间”承上启下,意思是说江水仅隔一水之隔,陆举之很快就到我家了。
这首诗以送别为题材,写陆举之辞别皇帝后回到家中的情景。全诗以送别为线索,通过描写陆举之辞别皇帝的情景以及作者对陆举之辞别情景的反应来表达作者的感情。诗中运用典故,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仕途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