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徵明
【解析】 题干要求“赏析”,这是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的题目,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本诗为七言绝句。首联是“春雨萧萧草满除,春风吾自爱吾庐。”诗人在春日里看到绵绵细雨滋润着万物生长,于是情不自禁地感叹道:“春雨萧萧草满除,春风吾自爱吾庐。”意思是:春天来了,细雨潇潇,大地一片葱绿,我也喜欢这美丽的家园
注释: 中秋的傍晚下起了雨,突然天空晴朗了。与朋友一起观赏着明亮的月亮。天时正好,是欢乐的事情,不会相互违背。眼前忧愁的云彩消散了,坐上佳人碧月辉映。谁能看见入河蟾蜍不沉没,空怜绕树鹊惊飞。多情唯有清光旧,照我年来白发稀。 赏析: 这是一首写中秋夜观月怀人的诗。首句“晚雨新晴客款扉”,描写的是天气的变化以及诗人的心情。在秋日的夜晚,一场大雨刚刚过去,天空中突然出现了晴朗的景象
诗句释义 1 顾华玉以书邀予为西湖之游: 这首诗是顾华玉邀请我游览西湖。 2. 病不能赴诗以谢之: 我因病未能前往,写诗回赠表示感谢。 3. 旧约钱塘二十年: 过去我们约定在钱塘(杭州)相聚了二十年。 4. 春风拟放越溪船: 春天的风似乎要把船从越溪(位于杭州的一条河)上吹走。 5. 却怜白发牵衰病: 却担心自己的白发和衰弱的身体拖累。 6. 应是青山欠此缘: 应该是青山欠下这次的机缘或缘分。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静女》。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读: 1. “扫地焚香习燕清,萧然一室谢将迎。” - 注释:清扫庭院,点燃香料,模仿燕子的鸣叫声。形容一个人独自居住,没有外界的干扰和迎接。 - 赏析:这句描绘了一幅宁静而优雅的画面,通过动作细节展现了诗人的隐居生活。 2. “坐移白日花间影,睡起春禽竹外声。” - 注释:坐着时仿佛移动到了白天,窗外的花朵映出了影子
紫殿东头敞北扉 史臣都着上方衣 每悬玉佩听鸡入,曾戴宫花走马归 此日香垆违伏枕,空吟高阁霭馀辉 三年归卧沧江上,犹记双龙傍辇飞 诗句逐句释义与赏析: 紫殿东头敞北扉 “紫殿”通常指的是帝王居住或处理政务的宫殿,而“东头敞北扉”描绘的是紫殿的东侧门户敞开的景象。这可能暗示了诗人当时在紫殿之中,感受到一种开放和自由的氛围。 史臣都着上方衣 此处“史臣”很可能指代记录历史的人物
【解析】 本诗是一首酬答诗,诗人以东方朔自比,以鲁仲连自况。 “漂泊东吴万里船”,首句开门见山,直抒胸臆,表明了作者的漂泊之态。“东吴”,指江苏一带。这一句的意思是说,自己像那无依无靠的孤舟一样,漂泊在长江下游的吴地一带。“万里船”三字,写出了他漂泊的行程之远、行踪之渺茫。 “漫劳诗帖慰穷年”,第二句写因漂泊而不得安宁,只能借诗歌来抒发内心的愁苦。“诗帖”,指书信。“慰”,慰藉。“穷年”
这首诗是一首咏梅诗,诗人通过描写梅花的美丽景象,表达了自己对梅花的赞美之情。 第一句“缃梅奕叶照琼枝”,描述了梅花的颜色和形状。“缃”是一种颜色,形容梅花的颜色如同新月一样柔和。“奕叶”指的是梅花叶子繁多的样子。“照琼枝”则是指这些梅花在阳光的照射下,如同晶莹剔透的琼枝一样美丽。 第二句“不是横斜旧日姿”,这里的“不是”表示否定,意味着这已经不是那种横斜旧日的梅花姿态了
【诗句释义】 李少宰、杭中丞、刘柴两光禄在杭州置酒,我作诗祝贺,他们请我作《九日登高》。 【译文】 冠盖之中的李少宰和杭中丞,总像卧龙一样从容。清正之秋,大江东逝,隐士如你。重阳节已过,白发的你邀请我来栗里翁家共饮。 哪有声名惊四海,解忘形迹荷诸公。浮尘不到清樽畔,举扇无劳障北风。 【赏析】 本诗是作者于元丰二年(1079)九月十五日在杭州为李定所作。《苕溪渔隐丛话》引《冷斋夜话》
【解析】 这是一首纪游诗,诗人登台赏菊,与友人畅饮,抒发对人生、友情的感慨。“雨花台上雨初乾”,雨花台是南京著名的赏菊胜地,秋日菊花盛开,雨后更显艳丽,故有“雨干”之说。 译文: 雨花台上刚刚停过雨,野色江光落坐间。 岂是旅游逢九日,共来把酒看三山。 老年节物偏生感,到处云林不负闲。 落木满空秋万里,暝禽遥带夕阳还。 赏析: 《九日与彦明登雨花台》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作品
布袜青鞋短褐衣,酒樽诗卷一僮随。 白头自笑曾供奉,徒步谁怜老拾遗。 五亩喜闻粳稻熟,重阳还恨菊花迟。 松寮竹谷逍遥地,时有山僧乞小诗。 注释: - 布袜青鞋短褐衣:描述的是诗人穿着简单朴素的衣着,这可能反映出诗人的不拘小节和追求自然的生活态度。 - 酒樽诗卷一僮随:说明诗人喜欢饮酒作诗,身边有一名仆人陪伴,可能象征着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享受。 - 白头自笑曾供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