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徵明
《九日娄门胜感寺》是明代文徵明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按照您的要求进行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 诗句释义: 1. “晚禾垂穗野田平”:描述了傍晚时分,田野里的稻谷低垂着穗子,一片平坦的景象。 2. “九日登临宿雨晴”:指在重阳节那天,诗人登上高处,雨后的天气晴朗。 3. “出郭由来少尘事”:走出城外,很少遇到世俗烦心事。 4. “逢僧聊得话浮生”:遇到和尚,便与他谈论世间的琐事,以解心中之思。 5
【注释】 北江:指浙江北部。宪副:御史中丞,是监察官的通称。越州:今浙江绍兴。吴门:今江苏苏州。杜氏明远楼:在苏州阊门外,建于唐代,后屡经改建,为苏州名胜之一。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与友人重逢、分别和登临怀古的情怀。全诗以“游”字贯串全篇,一“游”字,将别离之情、对酒之思、望京之念,融汇在一起,情真意切,意境深远。 首句开门见山,直抒胸臆。“相逢”、“相别”,两字之间,有千言万语,却都蕴涵其中
这首诗是苏轼的一首除夕夜所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在除夕夜的孤独、寂寞以及对未来的期许。 首句“樽酒淋漓半醉馀”,意为诗人在除夕之夜,饮酒过量,醉意未消。樽酒,指酒杯;淋漓,形容酒液满溢的样子。半醉馀,说明诗人已经喝得有点醉了。 次句“疏灯寂历夜何如”,意为夜晚的灯光稀疏而冷清,让人感到寂寞。寂历,形容夜晚的宁静;何如,表示对比。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除夕之夜,因为酒醉而感到的孤独和寂寞。
赋得庐山送卢师陈 文征明 谁见匡庐百叠苍,轺车八月下浔阳。 天开画障芙蓉出,风约银河瀑布长。 秀色从来堪揽结,壮游还待发文章。 因君忽动江湖兴,便儗东林问草堂。 注释: 谁见匡庐百叠苍,轺车八月下浔阳。 谁见过这庐山的百层山峰如此苍翠,轺车在八月时已驶下浔阳。 天开画障芙蓉出,风约银河瀑布长。 天仿佛是打开了一幅画卷,让芙蓉般的山花竞相开放;风吹过,瀑布仿佛银河一般流淌不息。 秀色从来堪揽结
【注释】 1. 睡起:指起床以后。西斋:指西厢房,即卧室。 2. 乌衣:指乌衣巷。乌衣巷是东晋时王谢两大家族居住的地方,因王、谢两家都穿黑衣服而得名。 3. 白苎(zhù):白色的麻布,这里指白麻布的衣服。 4. 世态:世俗人情。风云变幻:《周易》中的“风行水上”比喻世间万物的变化,后以之形容世事变化无常。 5. 山林:指隐士隐居的地方,这里指隐居生活。日月:指日月更替,岁月流逝。蹉跎:耽误
诗句,读作:jù liàn zhī shì 译文: 雨过天晴后,初霁的天气让风儿也变得轻盈起来,城南的花儿也在这清新的空气里绽放。然而,美好的景色背后,黄鹂鸟在枝头盘旋,似乎在低吟浅唱。我独自一人,望着天空中那飘动的云彩,感叹时光的流逝,岁月无情。白发苍苍,又一个春天悄然逝去,心中不禁涌起一股伤感。 注释: - 雨后:描述了一个雨后天晴的景象。 - 积雨:指连续下雨后,天空逐渐放晴。 - 初收
结草庵僧相邀阻雨不行 城南有约访招提,风雨沧浪只尺迷。 惆怅一春能几醉,蹉跎四事苦难齐。 花间细溜沾衣袖,道上丰泥没马蹄。 孤负山僧清净供,一窗离思共谁题。 注释: 1. 结草庵僧相邀阻雨不行:僧人邀请作者去结草庵,但因下雨而未能成行。 2. 城南:指诗人居住的地方。约访招提:约定去寺庙拜访。 3. 风雨沧浪只尺迷:形容风雨交加的天气,使诗人迷失了方向。 4. 惆怅一春能几醉
二月廿六日游天池诸山 西北群山列翠屏,天池宛转带支硎。 行穿壑谷身忘倦,忽听松风酒又醒。 岁闰故应春缓缓,民饥欣见麦青青。 老年行乐知无几,莫负樽前双玉瓶。 注释: 1. 西北群山列翠屏:西北的群山排列如绿色的屏风。 2. 天池宛转带支硎:天池曲折蜿蜒,像环绕着支硎峰。 3. 行穿壑谷身忘倦:在峡谷中行走,忘记了疲倦。 4. 忽听松风酒又醒:突然听到松林中的风吹过,使得酒意重新涌上心头。 5.
诗的原文如下: 季鹰久已卧江东,再入修门简帝衷。 白首岂知东观乐,青山终恋北窗风。 注释: - 季鹰:指晋代人张翰(字季鹰),他因想念家乡美食而辞官回乡。 - 再入:第二次进入。 - 修门:汉代城门名,后来成为官员升迁的标志。 - 简帝:东汉皇帝刘庄,这里可能指的是对东汉皇帝的赞美。 - 东观:东汉时,洛阳有一所藏书楼叫东观,这里可以借代为学识渊博。 - 青山:比喻自然美景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杨万里所作,全诗如下: 楞伽湖上晚风和,茶磨岩前宿雨过。 士女竞浮青雀舫,野人自占白鸥波。 春来花鸟闲情在,老去山林乐事多。 办取一樽酬令节,扣舷聊和竹枝歌。 注释: - 楞伽湖:位于杭州的一处著名湖泊。 - 茶磨岩:即茶磨寺附近的岩石。 - 青雀舫:一种小型的船只,装饰有青色的花纹。 - 竹枝歌:一种传统的民歌曲调。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