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梦得
诗句释义与翻译: 1. 四海胡尘久未清 - “四海”指全国,“胡尘”指的是北方的游牧民族带来的尘土。这句话表达了长期未能彻底清理国家边疆的混乱和外患。 2. 遥闻苦战有奇兵 - “苦战”暗示了艰苦的战斗,而“奇兵”则是指非常规或意想不到的战术。此句表明虽然战争艰苦,但仍有意外之策能够取得胜利。 3. 妖氛尽扫人谁敌 - “妖氛”通常指邪恶或不祥之气,“尽扫”表示彻底清除。这句话意味着通过战斗
送马参议观国从辟刘太保伏波老自厌壶头,壮志诸孙凛未休。 稍喜烽烟从绝塞,即闻貔虎静中州。 先声早已传推毂,婉画聊烦佐运筹。 好去刘公书一纸,无忘老子上南楼。 注释: 伏波:指的是西汉名将马援(字文渊),曾被封为伏波将军,所以后人称他为“伏波”。 壶头:山名,在今陕西省黄陵县西北。 诸孙:指马援的子孙。 上南楼:登高远望。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送别友人刘太保时所作
诗句释义与赏析 《立秋二首 其一》原文、译文及背景解析 1. 原文 江上西风万里秋,际空高浪汹回流。 他时誉贼真非策,此日摧锋盍有谋。 天险漫能凭故国,陆沉端复恨神州。 将军竞绾封侯印,谁为吾君更解忧。 2. 译文 江上秋风万里吹来,天际高浪翻滚回旋。 他时如果赞誉叛贼,真的不是好策略,此时应该挺身而战,应该有谋略。 天险固然可以依靠旧国,但国土沦丧令人痛心,谁又能为我君主分忧解难。 3.
【注释】 秋高:秋天,指秋季。幕府:指军队。 草枯马健已高秋:意思是草木凋零、马健壮的时候是秋季,这里比喻军情紧急,需要立即采取行动。 堂上应须早伐谋:在官府上,应该及早制订作战计划。堂上,官府上。 传箭犹闻聚蜂蚁,控弦那得犯貔貅:意思是说,虽然箭可以传得很远,但是听到的是像蜜蜂和蚂蚁一样嗡嗡的声音;而用弓箭射杀敌人,又怎能抵挡住像虎豹一样凶猛的敌军呢? 书生:这里指文士,读书人。 单于
诗词原文: 水槛新开似浣花,傍溪须更作浮槎。 祗应屡费王弘酒,时要清樽对落霞。 翻译: 新近修建的水槛如同杜甫在成都浣花溪边居住时的景象,仿佛能闻到那清澈的花香。我打算沿着溪流建造一座浮动的小舟,让自己的生活更加自由自在。我时常会邀请朋友一起到山间野地去饮酒,欣赏那美丽的落日余晖,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叶梦得的作品,以清新自然的风格,描绘了一个诗人与友人共同享受生活的画面
【注释】 ①贾傅:即贾谊,西汉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②番君:即汉宣帝时为安定南越有功的赵佗。 ③汀洲:水边平地。白蘋(píng):一种生长在江水中的草本植物,可食。 【赏析】 《赠潭州谢城父》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此诗前六句写自己对国事忧心忡忡,后六句写寄书友人,表达自己对朋友的关怀之情。全诗语言朴实而感情深挚,表达了诗人关心国家安危、忧虑时局动荡的心情。 首联“南国波涛已过春,稍清群盗剪荆榛
诗句如下: 登南城大江南渡是长干,北望清淮岁已寒。 废垒至今闻鹤唳,苍山从古自龙蟠。 鬓毛白尽空看镜,髀肉销来尚据鞍。 折箠不能笞黠虏,遗民犹有汉衣冠。 译文: 我站在这座南城墙上遥望长江以南的广大土地,那里是我祖辈们曾经生活的地方。如今,当我向北看去,看到那条清澈的淮河水已经结了一层厚厚的冰,岁月已经变得寒冷起来。 尽管这里已经变成了废墟,但每当夜幕降临时
叶梦得的《章几道将归小饮怀谢城父》是一首充满深情的诗作,描绘了诗人在即将告别旧友之际的心情与感慨。下面将一一解读这首诗: 1. 诗人简介: - 叶梦得,字少蕴,号石林,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以博学多才著称,尤精于词,有《建康集》、《石林词》等作品传世。 2. 诗句解析: - 中年甚畏别交亲,况复云山旧结邻。: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惜和对未来分别的担忧
注释: 遣晁公昂按行濒江营垒:派遣晁公昂视察沿江的军营。 他日传烽望夕烟,重来老更负戎旃:有一天,烽火台传来信号,我眺望黄昏的烟雾,再次来到战场,已经年迈。 我言固自平平耳,王事那辞数数然:我说的本来就平平凡凡的话,国家的事哪能轻易放弃呢? 转饷未应劳木马,摧锋犹或要戈船:运输军粮,不需要用马车,也不需要用刀剑。 天威本自无多杀,万一征和属此年:上天的威力本来不多杀,这次征伐可能与今年有关。
这首诗是南宋名将吴璘的《送晁公昂》。诗的前半部分主要描述了兀术的威猛,后半部分则表达了对吴璘军队的信心和期待。 首联“狂酋屡惯骋长驱,未省新军有被庐”,描述了兀术的威猛和无畏,他的行动从未受到任何阻碍,这显示了他的强大实力。同时,也暗示了吴璘的军队在面对这样的对手时,可能会显得有些不足。 颔联“快饮勿辞金凿落,先声须破铁浮图”,则表达了对吴璘军队的信心。他们有能力以强大的攻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