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照邻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如“概括”“理解”“情感”,然后根据题干信息逐一进行作答。本题题干要求考生分析这首诗的“关键词”并赏析,这是考查学生鉴赏古代诗歌的综合能力。题干中关键词是“绝顶”“孤峰”“裴回拜真老”“万里见风烟”。 (1)第一句“登玉清”,点明登山之高,也表明了作者的志趣。“玉清”,即“玉清宫”,为道家所设
【注释】 高情:高尚的情趣。含风蝉:秋风中鸣叫的知了。 临:面对。爽月:明亮的月光。 急响:迅疾的声响。 独有:独自拥有。危冠:高高的帽子。 将(jǐng):同,和。衰鬓(bìn):衰老的发鬓。 【赏析】 诗中描绘的是秋天的景象,诗人以秋景为背景,抒发自己高远的情怀,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哲理的体悟,表现了诗人孤傲、旷达的胸襟。整首诗语言朴素而富有韵味,意境开阔,格调雄放,是一首咏物抒怀之作。
辛法司 南国佳人至,北棠罗荐开。 长裙随风起舞,如同云朵般轻盈,随着凤管的旋律飘扬,宛如鸾杯中的琼浆倾泻而下。 云光身随其后消逝,如雪一般纯净而短暂。 到愁金谷晚,不怪玉山颓。 岁月匆匆,时光易逝,金谷之地已难再逢,玉山也因年华逝去显得颓败。 赏析: 这首《辛法司》是唐代诗人卢照邻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诗中通过描绘一幅美丽的画面
【注释】 九陇津:水边地名,在今陕西省渭南县西。集:指聚集。裴(péi)回:徘徊,逗留。 【赏析】 诗的首句写树荫下,紫色的树叶映衬着碧绿的水面。次句写水中浮藻,像碧玉一样晶莹透亮。三、四两句写水边飞禽,翻飞不定,似在寻找什么,徘徊不定,似乎拖着自己的鞋子似的。此诗是一幅清新秀丽的自然景色图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石镜寺》。下面逐句进行翻译和赏析: 首联:古墓芙蓉塔,神铭松柏烟。 - 注释:“古墓”指的是古代坟墓,这里用来形容石镜寺的古老和神秘;“芙蓉塔”可能是指一种以芙蓉花为装饰的佛塔;“神铭”指的是寺庙的神像或碑文上刻有赞美神灵的文字。“松柏烟”形容这些碑文仿佛烟雾缭绕,增添了一份神秘感。 - 赏析:这两句诗通过描写古墓、芙蓉塔等元素,营造出一种庄重而神秘的氛围
诗句解析: 1. 顾步三春晚,田园四望通。 - “顾步三春晚,田园四望通”意味着诗人在春天的某个晚些时候,环顾四周,发现周围的景色非常美丽,田野和村庄一览无余。这里的“顾步”可能指的是诗人行走、巡视的动作,而“三春”则特指春季的三个月,这里用来描绘时间之长和景色之美。 2. 游丝横惹树,戏蝶乱依丛。 - “游丝横惹树,戏蝶乱依丛”描绘的是春天中蝴蝶与昆虫的景象。游丝是指随风飘动的细丝
益州城西张超亭观妓 张超亭在益州,即今四川成都。唐开元年间诗人张籍曾于成都游宴。此诗写他在益州城西的张超亭观看歌舞的情景。首句“落日明歌席”,点出时间是傍晚。次句“行云逐舞人”写天边白云飘荡,随风而动,似与舞者共飞。第三句“江前飞暮雨”,写江面上暮色渐浓,飞雨如注。末句“梁上下轻尘”,写楼头、楼上,雨打在瓦片上发出轻轻沙沙的声音。四句都是写景色,但都写得生动传神:云随舞者飘动,雨洒江面飞溅
浴浪鸟 独舞依磐石,群飞动轻浪。 奋迅碧沙前,长怀白云上。 注释: - 浴浪鸟:沐浴在海浪中的鸟儿。浴,沐浴。浪,指海浪。 - 独舞依磐石:独自跳着舞蹈,依偎在石头上,表现出一种孤寂和高傲的姿态。依,依偎。磐石,坚硬的石头。 - 群飞动轻浪:成群结队的鸟儿在空中飞翔,激起了轻风和波浪。动,使动用法,使……动起来。轻浪,轻轻的波浪。 - 奋迅碧沙前:迅速振翅冲向清澈的沙滩
【注释】 临阶竹:指庭院中种植的竹子。 封霜连锦砌,防露拂瑶阶:用“封”、“连”等词来形容竹叶覆盖着台阶,像锦绣一样华美。“拂”,轻轻掠过。“瑶”是美玉的美称,这里指台阶。 聊将仪凤质,暂与俗人谐:意思是说,我暂且以凤凰为榜样,不拘小节,随意与世俗之人相处。 【赏析】 此诗描写了诗人在庭院中欣赏自己亲手栽种的竹时的心情。首句写竹子被霜雪覆盖,显得华美高雅;第二句写竹子的叶子拂过玉石般的台阶
这首诗的格式是: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最后附上赏析。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和分析: 江中望月 - “江水向涔阳”:指的是江河中的水流向涔阳这个地方。涔阳可能是一个地名,也可能是指江河流经的一个特定区域。 - “澄澄写月光”:描述月光在江水中清晰可见的景象。澄澄可能意味着清澈明亮,写月光则暗示着月光映照在江水上的情景。 译文:江中的水流向了涔阳,江水清澈地反射出月亮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