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彝尊
俞 移居八首集杜 其二 (甲午) 寂寞书斋里,幽偏得自怡。 美花多映竹,小水细通池。 丘壑曾忘返,招邀屡有期。 论文或不愧,步屣过东篱。 注释: 寂寞书斋里,幽偏得自怡:书房里很安静,幽静偏僻之处让人心情愉悦。 美花多映竹,小水细通池:美丽的花朵映衬在竹林之中,小溪细细流过池塘。 丘壑曾忘返,招邀屡有期:仿佛置身于山林之中,忘记了回家的路,多次被邀请外出游玩。 论文或不愧,步屣过东篱
【解析】 本诗作于唐僖宗中和三年(883)冬,时作者任东宫舍人,在长安客舍,因道阻不得游。诗人对岭南山水的向往、对友人的怀念以及壮志难酬之情都融注在诗中。 第一、二句“勾漏来仙令,神灵得鲍姑”,勾漏是传说中的神山,仙人多聚居于此。《神仙传》载:勾漏山上有玉床,仙人常睡其上,永不困倦。鲍姑,即《列仙传》中的“鲍姑”。这里以鲍姑自喻,表明自己也是一位神仙,能够长生不老。“勾漏”二字点题
【注释】 ①“十七日”:古代以干支记年,甲午年为天干地支的第七位;“夜月”:《诗经·郑风·关雎》中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窈窕”指月亮。 ②“待月凉宵静”:等待明月皎洁的夜晚,寂静无声。 ③“更深醉玉缸”:酒入愁肠,更觉醉意浓。“玉”指美玉杯。 ④“空城悬北斗”:北斗星在天空中高悬,城中无人影。 ⑤“流水入西江”:江水东流不息,似乎连着天上的北斗星。 ⑥“惊凫起一双”:野鸭受惊飞起
俞 移居八首集杜 其四 (甲午) 简易高人意,村花不扫除。 日长唯鸟雀,客至罢琴书。 晒药安垂老,钞诗听小胥。 由来意气合,岁晚莫情疏。 注释: 1. 简易高人意:意为简单朴实的高人之心,即诗人对友人的敬意和尊重。 2. 村花不扫除:形容乡村的花花草草,不需要打扫清理,保持原样自然美。 3. 日长唯鸟雀:表示时间延长只有鸟儿和雀鸟,表达了诗人悠闲自在的生活态度。 4. 客至罢琴书:表示客人来访后
注释: 满目悲伤生离死别,终日忙个不停。 世人都想要杀我,但词人却无法忘记。 回首时驱赶流俗,路过时像楚狂那样。 我一生无所依托,与你们在一起也是一片茫然。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的前四句写诗人的心境。他看到满眼都是令人伤心的事,整天忙得不可开交,心里十分烦闷。这一句是全诗的总纲,是诗人当时心情的形象概括。“世间”两句,点题,直抒胸臆。“欲杀”,即欲除之,犹言欲弃之也
诗句释义: 床上书籍连成屋,庭中藤蔓刺入檐。 译文: 躺在床上,我的书籍连成了一片屋子,而庭院里的藤蔓则刺到了屋檐上。 注释: 1. 床上书籍连成屋:指在床上堆满了书,形成了一个“屋子”的样子。 2. 庭中藤蔓刺入檐:指院子里的藤蔓生长旺盛,甚至长到了屋檐上。 3. 看君用幽意:观察你的用意非常深奥和幽静。 4. 胜槩欲相兼:希望这种高雅的意境能够与你共享。 5. 枣熟从人打,杯乾自可添
注释: 卜宅从兹老,幽居不用名。 倒衣还命驾,高枕笑浮生。 弟子贫原宪,诸公厌祢衡。 看君多道气,携手日同行。 译文: 自从决定定居这里以后,就不用再追求名利了。 脱掉衣服准备上车时,我高枕无忧地笑了。 原宪的弟子很贫穷,祢衡被许多权贵所讨厌。 看你们都有高尚的道德修养,让我们手拉手一起前行吧!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卜得一宅之后的生活乐趣与心境变化。首四句写卜宅之后
诗句释义与赏析: 旅馆三秋客,端居百虑违。 张衡长不乐,王粲竟无依。 夜月弹长铗,凉风叹短衣。 天涯芳草尽,我马亦怀归。 译文: 旅居旅馆已三个秋天,长期居住心中满是忧愁。张衡虽才华横溢却不得志,王粲虽有才气却无人依靠。在夜晚的月光下我弹起长剑,凉风中感叹着单薄的衣衫。天涯的芳草都已枯黄,我的马匹也该思念家乡。 注释: 1. 旅馆三秋客:形容自己像旅馆中的客人一样,长时间逗留
八月十三日夜泛月太湖(甲午) 为爱清秋月,中流独扣舷。 艰难群盗路,寂寞五湖船。 白发从今夜,青山忆往年。 酒阑愁不寐,相顾意茫然。 【注释】: 八月十三日,是中秋佳节,诗人与友人泛舟于太湖之上,观赏月景。“为爱清秋月”一句点出时间、地点和原因。“中流独扣舷”,指船在湖中央,独自欣赏着皎洁的月光。“艰难群盗路,寂寞五湖船”,写当时社会动乱不安、盗贼横行、人民不得安宁的情况,以及自己孤身一人
以下是对《九日同张缪集钱宅分赋(甲午)》的逐句释义: 1. 鲁酒饮未醉:在饮酒时,尽管喝得微醺,但并没有感到醉意。 2. 商歌调复劳:歌声虽然悦耳动听,但却让作者感到有些劳累。 3. 百年齐下泪:在这一天,许多有相同经历的人共同流下了眼泪。 4. 九日罢登高:在这一天,许多人放弃了去高处登高望远的习俗。 5. 短发参军帽:这里用“参军”来比喻自己,暗示自己的头发已经变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