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漏来仙令,神灵得鲍姑。
丹砂不死药,竹叶辟兵符。
白日飞蝙蝠,红云泣鹧鸪。
何能振衣去,敢复计穷途。

【解析】

本诗作于唐僖宗中和三年(883)冬,时作者任东宫舍人,在长安客舍,因道阻不得游。诗人对岭南山水的向往、对友人的怀念以及壮志难酬之情都融注在诗中。

第一、二句“勾漏来仙令,神灵得鲍姑”,勾漏是传说中的神山,仙人多聚居于此。《神仙传》载:勾漏山上有玉床,仙人常睡其上,永不困倦。鲍姑,即《列仙传》中的“鲍姑”。这里以鲍姑自喻,表明自己也是一位神仙,能够长生不老。“勾漏”二字点题,“神仙”二字总括全篇。

第三、四句“丹砂不死药,竹叶辟兵符”。“丹砂”指辰砂,一种矿物,古人认为服之可以延年益寿;“竹叶”是古代一种防身武器,此处用来比喻自己的才能和才干。这两句用典,意谓自己虽然有长生不老的本领,但却没有施展才华的机会。

第五、六句“白日飞蝙蝠,红云泣鹧鸪”。“白日飞蝙蝠”出自唐代崔涂诗句“白头鹊白昼飞”,意为日影忽隐忽现,如飞蝙蝠一般,极言日影之短;“红云泣鹧鸪”出自唐代王建诗句“红妆泪尽啼鹧鸪”,意为日影已逝,而鹧鸪却还在啼鸣,暗示日影已逝,而诗人仍滞留客地不得归去。

末句“何能振衣去,敢复计穷途”,“振衣”语出《庄子·秋水》:“庄周梦遭逢魏王问鼎中原,他回答说:‘我且振衣而入’。”“穷途”语出《论语·微子》:“长沮桀溺耦耕于野,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此处意谓自己既无仙丹妙药,亦无高才异术,只能徒然叹息。

赏析:

这是一首怀才不遇之作。诗的前半部分,诗人以神话传说的形式抒发了壮志难酬之情。后半部分,诗人又以景起兴,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心情。全诗构思巧妙,寓意深刻,感情真挚。

“勾漏来仙令,神灵得鲍姑。”勾漏,即今广西容县西南的北流市。传说勾漏山下有一个神奇的洞府叫勾漏山,山上有一座玉床,是神仙们经常睡觉的地方。诗人以勾漏仙人自比,说明自己也是有仙骨的人。鲍姑,相传是战国时期楚国的一位女侠。她与丈夫钟离春一起侍奉楚王宠妃郑袖。钟离春劝楚王不要贪图美色,要广纳贤才。郑袖嫉妒她的美貌,便设法让她自杀。钟离春说:“我死了以后,愿化作一只黄鹄飞回楚国,让人们知道我没有死。”后来果然如愿。钟离春死后,人们为她立庙祭祀,这就是钟离祠。鲍姑也是一位贤良淑德的女子。她曾对楚王说过这样一段话:如果大王一定要我嫁给您,那么请您答应我一件事:如果您哪天高兴了就召幸于臣妾,那么请先让我穿上朝服;如果您哪天不高兴了就召幸于臣妾,那么请您先让我披上丧服。楚王听了这些话,只好将她许配给钟离春。

这首诗的开头,诗人以勾漏仙人自比,说自己也有当神仙的资格。然而诗人并没有因此而沾沾自喜,而是进一步表示自己有一颗为国为民的心。“勾漏”二字点题,“神灵”二字总揽全篇。勾践灭吴之后,为了纪念勾践,就在越国的会稽山建造了一个行宫,这就是现在的越王山。据说这个山上住着一个神仙,就是勾践的祖先。诗人在这里以勾践自称,说自己也是受上天庇佑的神仙。

第二、三句“丹砂不死药,竹叶辟兵符”。“丹砂”是一种矿物,传说服之可以延年益寿;“竹叶”则是古代的一种防身武器。这里诗人把这两种东西作为象征物,来表达自己有长生不老的本领,但却无施展才华的机会。

第四、五句“白日飞蝙蝠,红云泣鹧鸪”。“白日”二字点明时间是白天;“飞蝙蝠”则形象地描绘了太阳的影子忽隐忽现的情景。这两句诗人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太阳的影子忽隐忽现,如同飞走的蝙蝠一样,暗示自己日影已逝却仍在人间徘徊不得归去的心情。“红云泣鹧鸪”一句更是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愁。鹧鸪鸟叫声凄厉而长,常常引起人们的哀叹。这句诗表面上是说红云在哭鹧鸪鸟,实际上是说自己内心悲苦而无法排遣。

第六句“何能振衣去,敢复计穷途。”“振衣”语出《庄子·秋水》:“庄周梦遭逢魏王问鼎中原,他回答说:‘我且振衣而入’”;“穷途”语出《论语·微子》:“长沮桀溺耦耕于野,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意思是说:我现在连衣服都穿不上了,哪里还有能力振衣而去呢?“计穷途”意即没有出路可走。这里诗人借《庄子》的寓言典故和《论语》中的成语典故委婉地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情绪。

第七句“何能振衣去,敢复计穷途”,诗人最后发出感叹:我怎么能振衣而去呢?我还有什么可担忧的呢?这是诗人无可奈何的叹息。

这首诗的结尾四句,诗人以景起兴,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心情。诗人以勾漏仙人自比,说自己也有当神仙的资格。然而诗人并没有因此而沾沾自喜,而是进一步表示自己有一颗为国为民的心。“勾漏”二字点题,“神灵”二字总揽全篇。勾践灭吴之后,为了纪念勾践,就在越国的会稽山建造了一个行宫,这就是现在的越王山。据说这个山上住着一个神仙,就是勾践的祖先。诗人在这里以勾践自称,说自己也是受上天庇佑的神仙。

第二、三句“丹砂不死药,竹叶辟兵符”。“丹砂”是一种矿物,传说服之可以延年益寿;“竹叶”则是古代的一种防身武器。这里诗人把这两种东西作为象征物,来表达自己有长生不老的本领,但却无施展才华的机会。

第四、五句“白日飞蝙蝠,红云泣鹧鸪”。“白日”二字点明时间是白天;“飞蝙蝠”则形象地描绘了太阳的影子忽隐忽现的情景。这两句诗人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太阳的影子忽隐忽现,如同飞走的蝙蝠一样,暗示自己日影已逝却仍在人间徘徊不得归去的心情。“红云泣鹧鸪”一句更是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愁。鹧鸪鸟叫声凄厉而长,常常引起人们的哀叹。这句诗表面上是说红云在哭鹧鸪鸟,实际上是说自己内心悲苦而无法排遣。

第六句“何能振衣去,敢复计穷途”。“振衣”语出《庄子·秋水》:“庄周梦遭逢魏王问鼎中原,他回答说:‘我且振衣而入’”;“穷途”语出《论语·微子》:“长沮桀溺耦耕于野,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意思是说:我现在连衣服都穿不上了,哪里还有能力振衣而去呢?“计穷途”意即没有出路可走。这里诗人借《庄子》的寓言典故和《论语》中的成语典故委婉地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情绪。

第七句“何能振衣去,敢复计穷途”,诗人最后发出感叹:我怎么能振衣而去呢?我还有什么可担忧的呢?这是诗人无可奈何的叹息。

这首诗通过描写日影的变化、红云和鹧鸪鸟的哭泣等景物,巧妙地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怀。整首诗构思巧妙,寓意深刻,感情真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