枉作名山约,兹来不易逢。
雨捎千径竹,苔冷万年松。
锦鸟青丘下,霞书石室封。
向来独往地,惆怅閟仙踪。
【注释】
东宫:皇宫的东面。
枉作名山约:枉自做了名山的约定。指不能如愿以偿地游览名山胜地。
兹来不易逢:这次来此不容易遇到。
千径竹:指竹林中的小道。
万松:指松林。
锦鸟:传说中五彩鲜艳的鸟类,这里借指凤凰。
青丘:传说中狐狸居住的地方。
霞书:云霞写成的文字。石室:山洞。
閟(bì)仙踪:闭藏神仙踪迹。
【译文】
在皇宫西侧的东官客舍屈曲地走了五次,才到谭罗浮去领略那山光水色之胜。当时因为道路不通而不能游览,十分惆怅而怀想。于是作了三首诗。其一 (丁酉年)
枉做名山约,兹来不易逢。
雨捎千径竹,苔冷万年松。
锦鸟青丘下,霞书石室封。
向来独往地,惆怅閟仙踪。
【赏析】
这是一首记游诗,记述了作者对名山胜水的眷恋和向往之情。诗的前二句是说,枉自做了名山的约定,这次来此不容易遇到。后四句是说,雨打竹林,雪润松林,锦鸟在青丘之下,霞光映照石室,但自己一向孤身一人独来独往,现在只能惆怅地怀念那些隐居深山的人。
这首诗写于唐僖宗中和三年(公元883年),诗人因受黄巢起义军影响而流寓江西时所作。诗人以“屈五过谭罗浮”起兴,表明他曾多次游览此地。开头两句说,枉自做了名山的约定,这次来此不容易遇到。这句诗表面上看似闲谈,却有无限感慨蕴藏其中。“枉作”,就是白白地去做,白白地去做什么呢?当然是白白地去游览那些名山胜水。这就说明诗人之所以多次游览这些名山胜水,并不是出于什么好意或目的,而是被那些美景所吸引。“兹来不易逢”,就是说这一次能来到这里,实在是难得,真是不容易啊!这一句既是对前面“枉作”二字的解释,也是对整个诗歌主题的一个概括。从字面看,它似乎只是说“这一趟不容易来”,实际上却是说“我是多么地喜欢这个地方”。
“雨捎千径竹,苔冷万年松。”这是第二层,写景。前两句写人,后两句写景。诗人通过描写竹、松、锦鸟和石室等景物,将读者引入一个幽静的境界。
“雨捎千径竹,苔冷万年松。”是全诗的精华所在。这两句诗用极其凝炼的笔墨,写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雨捎千径竹”,“捎”字极妙。“雨”“捎”合为一语,使人想象出一幅雨点打落在无数细长柔软的竹子上,发出沙沙声响的景象;“千径竹”,则给人以竹海茫茫的感觉。“苔冷万年松”,是说苔藓已经把万年松树裹住了,显得更加苍老、挺拔。“冷”字,既点出了苔藓的颜色,又暗示了松树的年代久远,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千年古木的赞叹与喜爱之情。
第三联“锦鸟青丘下,霞书石室封”。这两句是进一步写景。“锦鸟青丘下”指的是锦鸡在青草堆里觅食的情景;“霞书石室封”则是说天晚霞映照着洞口,仿佛是石壁上写着的文字一样。这里的“封”字,既指石门,也指石壁上的文字。“锦鸟青丘下”,“封”字,则是指石壁之上。这样写景,使得诗句充满了动态美,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生机的自然之中。
最后两句“向来独往地,惆怅閟仙踪”。“向来”指的是过去。“独往地”即独自一人去过的地方。“閟仙踪”则是指关着神仙踪迹的地方。这两句诗表达的是诗人对于自己曾经独自去过一次的地方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通过对名山胜水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同时,这首诗也是一首记游诗,记录了一个诗人对于自己曾经独自去过的地方的思念之情。这种情感是非常真挚和感人的,值得我们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