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克庄
诗句原文: 共餐鲈一箸,各饮酒三升。 客去主人睡,明朝醉未兴。 译文解释: 这首诗描绘了苏轼与友人在赤壁泛舟的愉快夜晚。诗中描述了他们共享美食和美酒的情景,客人离去后,主人独自沉睡,暗示着夜深人静,酒足饭饱后的惬意休憩。而“明朝醉未兴”则表明第二天醒来可能依然感到微醺,难以自持。 关键词汇注释: - 赤壁图:指《赤壁赋》中的苏轼与朋友泛舟的场景,为宋代文学作品。 - 鲈一箸
我们来分析题目中给出的诗句。 诗句: 记杂画 □□□ □□□□□,□□□□□。 历历丹青意,如讥睡海棠。 译文: 记得在杂画里, 画了一棵枯树和一片落叶。 这些画得非常细致, 仿佛是在嘲笑那些像睡海棠一样不知名的花种。 接下来我们对关键词进行注释: 1. “杂画” - 指的是绘画作品中混合多种元素或风格的作品。 2. “丹青意” - “丹青”是指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两种颜色,即朱红和赭石
莲社图 宋代诗人刘克庄作品赏析 1. 诗句释义与关键词注释 - 篮舆出:篮子里装载的容器,暗示僧人外出 - 安知酒榼空:怎知酒坛空空如也,反问形式表达惊讶与不解 - 老僧翻折本:和尚翻阅经书或佛经的动作 - 收不得陶公:不能收藏陶渊明的遗物 2. 译文对照与诗句翻译 - 但见篮舆出(but seen a basket carrying the vessel emerge,) -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鉴赏能力。解答此题,需要考生反复吟咏全诗,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本题要求考生对“记杂画”三行诗作简要赏析。 【答案】 “记杂画”三行诗的意思是:不必询问其姓名,就知其是谪仙。注释:①杂画:指唐代著名画家韩干所画的《五马图》。②韩干:字太玉,京兆万年人,唐朝著名画家。③谪仙:传说唐玄宗曾命李白为翰林供奉,李白因不愿与达官贵人交往
【注释】:中秋,农历八月十五;大风雨,即中秋节的风雨。冰轮,指月亮;□□□,“□”是古汉语代词的标记,这里用“□”代替人名。素娥,指嫦娥。 【赏析】:此诗描绘的是中秋夜的月景及风声、雨声。首句写中秋月明风清之景,第二句写秋风雨来月隐云中之景,末句写风声雨声压倒了月光与嫦娥的哀愁。整首诗意境优美,语言凝练,富有音乐美和画面感
注释: 乍见作飞势,细听无唳声。 雪翎差仿佛,丹顶不分明。 乍见:乍一看见。 作:是。 飞势:飞翔的气势。 差:好像。 无:没有。 唳声:鹤鸣的声音。 丹顶:头顶的红色斑点。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在游览石竺山时所作。全诗共二十句,这是第六句。前五句描写了石竺山的特点,后五句则描绘出一只鹤在山间自由飞翔的景象。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富有画面感和动态感
在宋代诗人刘克庄的笔下,《唐二妃像 其二》以沉郁而不失婉约的笔触勾勒出两位唐末二妃的形象。诗句中的“素艳羞妆额,红膏妒雪肤”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两位妃子清丽脱俗的外貌与内心。下面将逐句解释这首诗: 1. 诗句原文: 素艳羞妆额,红膏妒雪肤。 宁临白刃死,不受赤眉污。 2. 译文注释: - “素艳羞妆额”:形容她们的妆容朴素而美丽,羞涩中带有一丝庄重。 - “红膏妒雪肤”
注释:依靠诗歌来娱乐自己,却不知道身患疾病。不能抓住白天的时光,但仍然可以购买青春。 赏析:诗人用反语的手法,表达了对生命短暂、时光易逝的感慨。虽然身患疾病,却依然选择诗歌作为精神寄托,这种矛盾的心态让人深思。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青春的向往和珍惜,即使无法抓住它,也要努力让它成为自己的财富
【注释】 石虎:石勒的第三个儿子,晋王,封安定公。尊孔释同:尊崇儒家和佛教,两者平等看待。矫情:指假意讨好。馈(kui)夫子:赠送给孔子。合爪礼澄公:合上爪子表示恭敬,用清白的双手奉上礼物给太师。 【赏析】 这首诗是说石虎虽然凶狠残暴,却也能像尊重儒家、佛教一样平等对待别人,他假意讨好孔子,并把礼物双手奉上。诗中赞扬了他对儒学的尊崇以及礼贤下士的行为
杂画 □□□ □□□□池。 却恐鱼之乐,庄生未必知。 【注释】记杂画:即“记游杂诗”,是诗人游览时写的诗。《庄子·外物》中有一段关于庄周和惠子(庄子的弟子)对话,庄周梦见自己化作蝴蝶,在栩栩如生的水中畅游,而惠子则说:“你哪里知道我此时的心情呢?”后来人们用此来形容事物虽似是而非,难以分辨真假。却恐鱼之乐:担心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泳。庄生:指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