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克庄
杂咏一百首 其六 朱家 贵不见渠面,危曾活尔身。柰何施一饭,便责翳桑人。 注释: 贵:看重 不见:不理睬 渠面:对方 危:或许 曾:曾经 活:救助、救活 尔:你们 身:生命 柰何:为什么 施:给予 一饭:一碗饭 便:竟然 责:责备 翳桑人:隐士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克庄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诗人以朱家的遭遇为背景,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感慨和批评。诗中通过“贵不见渠面”和“危曾活尔身”两句
【注释】戴昔劫名士:指晋朝戴逵,因曾劫持名士嵇康。周尝暴里人:指北周的权臣宇文护,他曾残暴地对待平民百姓。 【赏析】这首诗是咏史之作,借古讽今。前二句写戴逵与嵇康的交往,后二句写北周权臣宇文护对百姓的残暴。全诗以议论为主,叙事为辅,通过历史典故,来抒发作者的政治感慨
已设床临牖,何须绶着身。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已设床临牖:意味着诗人已经布置好了房间的床,并面对着窗户。在古代汉语中,“临”和“牖”分别表示面对或靠近。这句话描绘了一种安逸的居家环境,诗人通过设置床的位置来欣赏窗外的风景或者享受室内的宁静。 2. 何须绶着身: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地位和物质财富的看法,他并不认为拥有这些是必要的。这里的“绶”可能指的是官衔或荣誉的象征物
【注释】 杂咏一百首其一毛遂:战国赵人,字亮臣,平原君门下客。为人慷慨有大志,以合纵抗秦著名。合纵即六国联合抗秦之策。此指战国时齐、楚、燕、韩、赵、魏等国为抗秦而结成的联盟。衡:平。际:当道。诸君:诸位君子。袖手观:袖手旁观,不参与。着珠履:穿着绣有明珠的鞋。《史记·平原君列传》载,平原君与赵胜及门客在易水边送行,宾客们皆作歌:“今日一别兮,如有江河之广。”其中“珠履”二句是说宾客们穿着华美之服
辛苦佣耕久,饥寒谪戍馀。 竟令秦失鹿,首为汉驱鱼。 注释:经过长期的辛勤劳动耕作,忍受着饥饿和寒冷的谪戌生活余波。终于使强大的秦国失去了统治地位,自己却成为汉朝的先锋。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刘克庄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诗中“辛苦佣耕久”描绘了农民们长期辛勤劳作的生活状态;“饥寒谪戍馀”则反映了他们在恶劣的环境中仍然坚持劳作的艰难境遇
注释:在殿上竟然会流血,沙中竟能脱身。才知道燕国的刺客,有愧于汉的谋臣。 赏析:《杂咏一百首》是唐代诗人李峤的作品之一。此诗为《杂咏一百首》之五。《杂咏一百首》共收李峤所作咏怀古迹、咏史抒怀和咏物等诗100首,每诗前冠以作者的小传。这些咏怀之作,有的抒发了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感慨、对时局的忧虑;有的则反映了作者本人的思想情感和志趣。此篇即属后一种。诗中通过对比
翻译:项羽没有了昔日的英气,却依然保持着妇人和孩子的仁慈之心。他听说汉军想要得到自己的头颅,便将头颅拿给旧友。 注释:杂咏一百首 其三 项羽: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高适创作的杂咏组诗中的第三篇,也是其中的第一首。这首诗通过对项羽这一历史人物的描绘,表达了对项羽英勇、仁慈和忠诚的赞美之情。 赏析: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述了项羽这一历史人物的英勇、仁慈和忠诚。首先,诗中提到了项羽没有了昔日的英气
【注释】 □□□:形容声音。□□□□:形容其声大,如钟鸣鼎食之声。□:鸟名。○○○:形容其色白。阳:阳光。聋:耳聋。绝塞:边塞。羁旅:羁留他乡的旅人。网:罗网。超宗父:超越先父的功业。吹嘘:自夸,自我吹嘘。入禁中:进入宫廷。 【赏析】 《题乌鹊楼》一诗是一首咏物言志诗。前四句写乌鹊在月夜鸣叫的声音;后四句通过乌鹊的鸣叫,比喻诗人自己的处境,抒发自己的抱负。 诗的开头两句“□□□□其一”
扶苏,原名扶苏,秦朝著名将领,因直言进谏而被秦始皇赐死,此诗表达了对历史事件的感慨。 “诏自沙丘至,如何便释兵。”这句话描绘了秦始皇在沙丘接到诏书后,立刻放弃手中的武器。沙丘是当时的政治中心,诏书意味着重大的决策和命令,而扶苏作为皇帝身边的亲信将领,本应忠诚于皇命。这里运用了对比手法,将秦始皇的果断与扶苏的忠诚相对比,突出了扶苏的无奈和悲哀。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歌的情感张力
酴醾,一种花卉的名字。 注释: - 青蛟蜕骨万条长:青蛟比喻春天的生机勃勃,蜕骨万条长则形象地描绘了酴醾花生长迅速,枝干繁多的景象。 - 玉架盘云护晓窗:形容花朵如同玉制的架子一样繁密且美丽,仿佛守护着清晨的窗户。 - 外面看来些子叶,中间著得许多香:描述了花朵的外观和香气,虽然外表看起来只有一些叶子,但是其中充满了香味。 - 一枝缟色分明好,百卉含羞不敢芳:缟色指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