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殊
【解析】 此题考核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先指出诗句运用了什么手法,然后分析艺术效果,最后点明表达了什么感情或主旨。本题要求赏析“桃李在,花月更悠悠”一句,注意关键词“悠悠”“无旧梦”“至今愁”。 【答案】 示例:诗人借桃花李树的盛开与凋零来抒发自己的惜春之情。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桃花李花都盛开了,但时光流逝,人事已非,往日欢娱的梦境已不存在
【注释】: 1. 楚江南岸小青楼:楚江,指长江。青楼,古代建筑中以青色琉璃瓦为屋顶的楼阁,多用于贵族、官僚的住所,这里指妓院。 2. 别来后庭花晚:别来,离别以来。后庭花,即晚春时节的花朵,常用来象征女子的青春易逝。 3. 花上梦悠悠:梦悠悠,形容梦境悠长难醒。 4. 山不断,水空流,漫凝眸:意思是看着山峦连绵不断,看着流水空空荡荡地流过,不禁凝视着远去的身影而无法自拔。 5. 建康宫殿:建康
破山光明庵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充满禅意的画面,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佛法的领悟和追求。 身是光明幢,语是光明经。 "光明幢"是指光明照耀下的幢旗,象征佛法的光芒;"光明经"则是指佛经中讲述的道理和教义。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通过佛法修行,使自己的内心充满了光明和智慧。 光明聚不散,妙有成真形。 "光明聚不散"意味着佛法的光芒汇聚在一起,永不消散;"妙有成真形"则是指通过佛法修行
【译文】 黄金色的线柔软,如玉的露珠晶莹生润。 青头破出芽,拂烟痕、一枝犹嫩。 东风着意,不让它停歇飞舞间。 春渐渐暖和,柔无力,依依不舍地怨声连连。 旗亭带晚,又是清明节将近。 惹尽离愁别恨,约啼莺、深深与问。 灞陵伤感,那还去阳关,扳折处,我无心,行人自多恨。 【赏析】 《蓦山溪·清明近》是北宋著名词人苏轼所作的一首词。此词上阕写清明时节的景物,下阕写自己对春天的依恋之情。全词语言清丽自然
题翠麓亭 - 素虬盘屈走灵泉: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水画面,素虬指的是苍龙,它盘曲着走向灵泉。 - 槲叶涂红作画船:用槲树叶子涂抹成的船,增添了一种生机勃勃的色彩。 - 幡转玉绳光影旋:描述了日落时分,太阳和月亮的光线在天空中旋转,形成美丽的图案。 - 杯衔金镜酒痕圆:酒杯里映出的月亮,像是金镜一样闪烁,而酒迹则显得圆润。 - 篆形彩字方传世:篆书和彩字都是古代书法的一种形式,它们被世代相传
南歌子·忆旧 十里青山远,潮平陆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白露收残暑,清风衬晚霞。绿杨堤畔闹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 注释: - 十里青山远:形容山峦连绵起伏,远处望去如同百里一样。 - 潮平陆带沙:指海水上涨时将陆地淹没,露出沙滩。 - 数声啼鸟怨年华:表示鸟儿的鸣叫似乎在抱怨时光的流逝。 - 又:再次,再一次。 - 凄凉时候:形容孤独、寂寞的感觉。 - 在天涯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平时要养成积累诗句的习惯,对诗歌的内容、主题、思想情感以及表达技巧和手法等有一定的掌握与了解,还要能从整体上感知文本内容。解答本题时,注意抓住重点词语“王”“豪侈谢尘嚣”“晋朝”等,体会诗歌的思想内涵。 第一联,“昨丹阳王气销,尽将豪侈谢尘嚣”,意思是:昨日丹阳王已消歇,尽数豪奢之态谢绝尘世喧嚣。王气指王者之气,这里指东晋王导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语言以及表达技巧的鉴赏评价,注意要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瑞麟香暖玉芙蓉,画蜡凝辉到晓红”,这两句诗是写景,描写了瑞麟和蜡烛的美景。“瑞麟”是指麒麟,古人认为麟为神兽,象征祥瑞;“画蜡”指的是烛光;“凝辉”指蜡烛燃烧发出的光辉。诗人通过描写瑞麟与烛光的美好,表达了自己希望国家太平、社会安定的美好愿望。“数点漏移衙仗北,一番雨滴甲楼东”,这两句是写时事
诗句翻译: 1. 分出瑶池万怪惊,昆墟引落最高层。 译文:从天边分出了瑶池中的各种奇异景象,昆仑墟地引来了最高的天空。 注释:瑶池是神话传说中西王母的宫殿,万怪惊指的是瑶池中的奇花异草等神奇生物。昆墟引落最高层则描绘了昆仑墟地高耸入云的景象。 2. 十分清是泉中玉,一漱寒生齿下冰。 译文:泉水清澈如玉,轻轻一漱口齿上便生出寒冷的感觉。 注释:十分清是泉水之清澈程度
注释: 月窟:月亮的洞窟。形容人的精神境界高远,不受世俗束缚。 野老:指李伯时画中的支遁形象。太支离:形容他显得过于消瘦、衰老。 骏骨灵心:形容人的高贵气质和聪明才智,如同骏马般的强壮和灵动。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赞美李伯时画中人物精神风貌的诗作。诗人通过对李伯时画中人物的形象描绘,展现了他们高深的精神境界和独特的气质魅力。 诗人通过“月窟精神不受羁”这一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