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补之
诗句:畏暑经旬不涉街,蠖轩孤坐壁生苔。 译文:我害怕夏季的炎热,已经十几天没有外出了,现在只能坐在这生了青苔的书房中,独自沉思。 注释:蠖轩:指一种弯曲而优雅的家具,通常用来供人休息。壁生苔:墙壁上长满了青苔。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作者在炎炎夏日里,因酷暑难耐而长时间闭门不出的场景,表现了他的孤独、无聊和郁闷的心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避暑方式的一种生活状态
注释: 用评字韵和答府教授十二弟 君诗飘举似鸿惊,书入扬州子弟评。 圣世由来升俊造,少年已自得声名。 六经正可三冬足,万里聊堪一日行。 更约弥敦同姓乐,能来触咏畅幽情。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弟弟的一封回信,表达了对他的赞美之情。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友情和兄弟之间的深厚感情。以下是对每一句诗句的具体分析: 君诗飘举似鸿惊,书入扬州子弟评。 这句诗的意思是说,你的诗作飘逸飞扬
以下是这首《渑池道中寄福昌令张景良通直》的逐句释义、译文、赏析: 诗句原文: 十年一梦间湖湘,欲往从之道阻长。 可但知君爱彭泽,不应言我薄淮阳。 马穿崤底流泉白,鸟下关头落照黄。 愁作驿亭寒不寐,怀人思古九回肠。 1. “十年一梦间湖湘,欲往从之道阻长。” - 十年一梦:形容时间的流逝如梦一般快速,十年仿佛一场梦。 - 间湖湘:指在这段时间里,诗人游走于湖南一带,体验不同的地方风情。 -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以及鉴赏古代文学作品的综合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内容,理解其思想情感,并结合诗句进行赏析。此题中,第一句的“郎潜”是说自己隐退官场;第二句的“户部"是说在财政部门工作。第三句的意思是说,以后想隐居山野,当年已得到朝廷的赏识。第四句意思是说,我和你一样都有白发生青鬓的时候,但我还写诗,你却不再写了。第五句的意思是说,我们都已经年迈了
【注释】 次韵四叔父寄贺二叔父少监入馆并见寄诗: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四叔对两个叔父在入太学和见皇帝时的祝贺之情。 琅邪太守鲁儒英,典校还高刘更生:琅琊郡的太守名叫鲁儒英,他担任典校官时,学问和才能比刘更生还要高。 已似诸荀并才子,复如群窦占诗名:已经像荀况、韩愈这样的大才子一样,又像是班固、贾谊这样的著名诗人一样。 尚吟河水怜孤侄,应与乡人痛伯兄:仍然像《河水》一诗中那样地怀念孤苦伶仃的侄子
赋成庚子尚魂惊,往事如风未暇评。 长乐钟前偶相对,凌烟图上等浮名。 登车岂是君无意,襆被何妨我自行。 更许心亲遗貌敬,老来尤见旧交情。 注释: 庚子年:指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作者此时已六十三岁。庚子,即“壬午”之误,“壬午”是作者的生母李氏逝世周年。魂惊:惊惧不安。遗貌敬:留有容貌以表敬意。 长乐钟前偶相对:在长乐宫前偶然相逢。长乐宫:汉宫殿名,汉武帝时建。因武帝好神仙,故名长乐宫
我们来看第一句“二人射策几人惊”,这里的关键词是“射策”,指的是科举考试中的一种方式,通过这种方式来考察考生的文学才华。而“几人惊”则表达了很多人对这种才华的赞叹和惊讶。 “要与三苏共入评”中的“三苏”指的是苏轼、苏辙和苏洵,他们是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这句诗表达了作者想要与这些文学巨匠共同品评自己的才华。 “先圣子孙多异禀,累朝图牒有高名”。这里的“先圣”指的是孔子,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
这首诗是诗人在叙旧感怀时写给提刑官毅夫的。诗人回忆自己的少年时期,豪气冲天,令人惊叹,但未被乡人评说。他回忆起年轻时曾在叔父的家中饮酒作乐,叔父称赞他的才华与风度。 “叔向亦闻呼使上,子将一见便知名。”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也曾被叔向(可能是诗人的长辈或者友人)称赞过,你一见面就能让我闻名。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叔向的敬仰和感激之情。 “平生兰省追高步,老去秦川共此行。”意思是
须弥纳芥事堪惊,千岁聊堪一日评。 世上相逢俱梦寐,古来何处是功名。 注释:须弥纳芥,形容世事的纷繁复杂。千岁一过,形容人生短暂。世上相逢,指世间的相遇都是短暂的。古来何处,意为自古以来,哪里能找到真正的成就和功名呢? 簿书听我依稀了,云水陪君浩荡行。 注释:簿书,指公务文件。我听到你的事务都听得差不多了。云水,这里指自然景色。云水陪你一路前行,充满豪迈之情。 便与此山同不朽,不应惆怅复牵情。
次韵毅父户部兄游栖岩寺恐是初禅第一天,千秋龙象镇危巅。 坐看玉井莲飘叶,绝胜香垆日照烟。 点点蚁封知晋甸,纷纷雁背向秦川。 要须浩荡奇言称,付与南华旧老仙。 注释:这首和诗表达了作者对毅父户部兄在栖岩寺游玩的羡慕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佛教文化的敬仰之情。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对毅父户部兄在栖岩寺游玩的回应之作,通过对栖岩寺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佛教文化的敬仰之情。首句“恐是初禅第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