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补之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骑报山云见旗脚,吏趋原雪没靴翁。 —— 描述一位官员骑着马向山中报告消息,而原野上的雪花掩盖了官吏的靴子。这里“骑报”和“吏趋”分别表示骑马传递信息和官吏迅速前行的场景,“山云见旗脚”则描绘了天空的景象,暗示着一种紧张或紧急的氛围。 2. 朅来定坐玄犹白,捷去还忧易又东。 —— “朅来”可能意味着突然或者偶然的情况
次韵毅父户部兄游栖岩寺恐是初禅第一天,千秋龙象镇危巅。 坐看玉井莲飘叶,绝胜香垆日照烟。 点点蚁封知晋甸,纷纷雁背向秦川。 要须浩荡奇言称,付与南华旧老仙。 注释:这首和诗表达了作者对毅父户部兄在栖岩寺游玩的羡慕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佛教文化的敬仰之情。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对毅父户部兄在栖岩寺游玩的回应之作,通过对栖岩寺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佛教文化的敬仰之情。首句“恐是初禅第一天”
【注释】 戊子:年号。六月十三日:写诗时是六月十二日,所以称“十三日”,这是说在六月初十写的诗。曝书:把书晒干。得史院赐笔感怀:收到史院赏赐的笔来,感慨自己的处境。史院:即翰林院。周柱史:汉光武帝刘秀曾为柱下史,因以周柱史比喻皇帝的近侍大臣。不令人识汉官仪:指自己不被赏识,不能像汉光武帝那样受到重用,不能施展自己的抱负。 赏析: 此诗作于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六月十二日,当时作者任太常博士
【注释】 ⑴和二叔:即李和,名庭宽。少监:官名,掌管太子东宫事务及典校书籍、图书等的官员。 ⑵楩楠(pínnán):楠木,一种珍贵的木材,其纹理美观,质地坚硬,是制造器具的好材料。晚方成:意思是说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培育才能成为栋梁之材,比喻有远大的志向和抱负。 ⑶雄朔:指汉文帝刘恒。遗风:指他留下的美德。世共惊:天下都感到惊奇。 ⑷屑去:指去掉身上的尘土。容:指容貌,这里指才华。必去:一定要去。
【注释】 1、欧诚发:指作者的朋友,姓欧名诚发。 2、扬州路:即扬州城,位于江苏省中部。 3、屈指:算着手指。 4、重来俱白发:意谓再来这里就会头发全白了。 5、黄冠:僧人所戴的帽子。 6、我赖文书少:因为我的文官地位不高,所以可以不写公文。 7、作邑君逢政令宽:在一个地方做官,君主的政策比较宽松。 8、胜尘土:比尘土要好。 9、莫轻故步爱邯郸:不要因为邯郸的土质肥沃而轻视它
【注释】: 扁舟:小舟。 又过:再次经过,经过。 楚江:指长江。 庐阜:庐山。 霜晴:霜白晴朗的天气。 翠扫:青翠欲滴的景色。 四海:指天下。 五湖:太湖、洞庭湖、鄱阳湖、青草湖、巢湖。泛指各地。 逆旅:旅途中暂住的地方。 沙界:指沙门所住的寺庙。 华处:华丽的住处。 茅斋:茅屋小屋。 三生:前世、过去世和未来世。 旧知:以前就相识的人。 天竺寺:即天台山的国清寺,在浙江天台县境内。 逢:遇见。
【注释】: 1. 蒲次:地名,位于陕西。新安:地名,位于陕西。西先寄府教授之道弟:指诗人的好友。 2. 文章之子:指有才德的人。 3. 翘翘:形容人才出众。 4. 助我:指帮助我。彤襜(chān):红色车篷。 5. 泮水:指学校旁的水。风谣(yáo):民间风俗歌谣。 6. 薄宦:微职。妨同处:干扰朋友相聚。 7. 清樽:指酒器。 8. 十月:指深秋。汉函谷:在今陕西商南县西南
【注释】 1. 龙兴寺:在今安徽合肥,隋炀帝时建。双鸭脚:指双鹅。唐白居易《和春深二十首·其二》有:“双鹅一双白,双鸭一双青。” 2. 雷塘:即雷塘桥,在江西南昌市,因雷塘河而得名。 3. 苔院:指苔藓满院子。 4. 楼台有迹皆馀烬:意思是说,寺院的遗迹都成了灰烬。 5. 玉棐(fú):用美玉刻成的案几,泛指精美的家具。 6. 使君:指地方长官。 7. 宣城:古郡名,在今安徽宣城县北。此物
【诗句释义】 1. 诗笔多生习气牵,老来经呗亦随缘。 注释:诗笔多指诗歌的写作技巧,习气指的是旧有的写作习惯。这句话表达的是作者在老年时期,已经习惯了这种诗歌写作的习惯,不再追求新的突破。 2. 何妨偶入东坡梦,未害闲依北固禅。 注释:东坡梦是指苏轼的梦境,北固禅是佛教禅宗的一种修行方式。这句话是在说,作者偶尔进入苏轼的梦境,并不妨碍他在北固山的禅修。 3. 万里波涛凭槛语,一山风雨并窗眠。
阎醇老作默斋 净名良久文殊叹,此是如来不二门。 要识结喑非是默,应知分别亦无言。 一弦曾得嵇生愧,三复能令孔子尊。 正复立谈封万户,时清何害口澜翻。 注释: 阎醇老:人名,此处指阎伯钧,他为明代学者,有《默庵文集》。 净名:佛教名词,指“般若波罗密多”,即智慧。 文殊:佛教中大智的化身佛号。 如来不二门:佛教中“不二门”,指“空”和“假”两个极端。这里指禅宗所追求的悟道之路。 要识结喑非是默